“《五行志》曰:‘柏梁灾,其后有江兖巫蛊(也)卫太子事。’如《志》之言,越巫建章无所厌也。孔子曰:‘灾者修类应行,精祲相感,以戒人君。’是以圣主睹灾责躬,退而修德,以消复之。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内足以待风雨,外足以讲礼仪。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岂可疲民之力,竭民之财!实非所以致符瑞而怀远人也。”帝遂复崇华殿,时郡国有九龙见,故改曰九龙殿。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厥,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
诗句解读与译文:
《五行志》曰:‘柏梁灾,其后有江兖巫蛊(也)卫太子事’:这句诗引用了《五行志》中的说法,柏梁的火灾之后,发生了江、兖地区的巫蛊事件,以及卫太子的事情。
如《志》之言,越巫建章无所厌也。孔子曰:’灾者修类应行,精祲相感,以戒人君。’ 因此圣主睹灾责躬,退而修德,以消复之。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内足以待风雨,外足以讲礼仪。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岂可疲民之力,竭民之财!实非所以致符瑞而怀远人也。 帝遂复崇华殿,时郡国有九龙见,故改曰九龙殿。
皇帝于是恢复了崇华殿的建设,当时郡国出现了九龙的现象,所以改名为九龙殿。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兴宫室,起陵霄厥,而鹊巢之,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帝王应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的思考。首先,它提到《五行志》中提到的柏梁火灾之后的一连串不幸事件,暗示着灾祸往往预示着更严重的威胁。然后,诗人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君主应当在面对灾难时自我反省并采取措施,而不是仅仅依赖鬼神和占卜。最后,诗中提到恢复崇华殿的决定,可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仁爱和对国家的关心。但同时提醒皇帝注意,过度的劳民伤财并非明智之举;真正的良策是让人民安居乐业,从而为国家带来长久的福祉。整体而言,诗歌反映了一种儒家治国的理念,即通过修身齐家来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