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中,大治殿舍,西取长安大钟。隆上疏曰:“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圣制,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谏而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然今之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也。”是日,帝幸上方,隆与卞兰从。帝以隆表授兰,使难隆曰:“兴衰在政,乐何为也?化之不明,岂钟之罪?”隆曰:“夫礼乐者,为治之大本也。故策韶九成,凤皇来仪,雷鼓六变,天神以降,政是以平,刑是以错,和之至也。新声发响,商辛以陨,大钟既铸,周景以弊,存亡之机,恒由斯作,安在废兴之不阶也?君举必书,古之道也,作而不法,何以示后?

”`
诗句: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圣制,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谏而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然今之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非所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也。

译文:从前的周景王没有遵循文、武二帝的美德,忽视了周公旦的圣明制度,他铸造了大钱,还制作了大钟,但单穆公劝谏他却未被采纳,冷州鸠回答他也没有得到支持。结果导致周朝道德衰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然而现在这些小人喜欢谈论秦、汉的奢靡之事来迷惑君主的心,追求那些亡国之君所制作的不恰当之器。这种做法不仅耗费民力,还会损害国家的德治。这不是用来促进礼仪音乐和谐,保护神明安宁的方法。

关键词注释:周景王:西周时期的一位国王,他的故事在这里用来说明统治者应遵循前人的传统和美德。文、武二帝: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是周朝建立的基础,他们的德行是后世学习的典范。周公旦:即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他是周朝的奠基者之一,以贤明著称。单穆公: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他的谏言体现了忠诚和智慧。泠州鸠:战国时期秦国的策士,他的对答展现了机智和胆识。亡国不度之器:指的是那些亡国之君所制作的不合时宜的器物。兴礼乐之和:提倡礼仪和音乐的和谐,这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神明之休:指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气象。

赏析:此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描述周景王与周公旦的关系,以及单穆公和泠州鸠的对话,展示了不同意见和行为对国家的影响。诗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君主应有明智决策和正确行为的期待,同时也警示了统治者不应沉迷于奢侈享乐,而应注重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教育意义,也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醒和鞭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