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君作无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虽驽怯,敢忘争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数谏争,不听,乃屡乞逊位,未许。会卒,家无余财。孙豹嗣。
”`
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方今二虏合从,谋危宗庙,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陛下不以是为忧,而营作宫室,无有已时。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臣又不言也。君作无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虽驽怯,敢忘争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
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数谏争,不听,乃屡乞逊位,未许。会卒,家无余财。孙豹嗣。
译文:
《易经》中说:“如果房屋过于豪华就会危及家庭,甚至窥视到家中没有人。”王者以天下为家,就是说因为房屋过于豪华所带来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家中没有一个人居住。当前两国正在联盟,谋划威胁我们的国家,十万军队在东西两地奔赴战场,边境地区无法享受片刻的宁静。
农民放弃了耕种,百姓面色憔悴,陛下却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反而继续修建宫室,没有停止的时候。这样国家灭亡了,而大臣们却能独自生存,我也不敢不说。君王是行动的头,大臣们则是国家的股肱,他们的生死与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就像《孝经》所说:“天子拥有七个能够直言劝谏的大臣,即使君主无道也不会失去整个国家。”虽然我平庸且胆小,但我也不忘争战臣子的职责。如果不把这些讲得深切直白,就不足以让您醒悟。
陛下没有听取我的忠言,恐怕您祖先的功绩和基业将会坠落到地上。如果我能够为陛下而死,那我死的时候,也会比活着的时候更有意义。我谨慎地敲棺材沐浴,等待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这份奏书呈献给天子时,天子被他的忠诚之言感动,亲自写下诏书回应他。每当朝廷开会讨论事务时,王符经常慷慨地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多次进谏,但没有得到采纳,于是他多次请求辞去职务,都没有得到许可。后来王符去世,家里没有任何财产留给后代子孙。孙豹接替了他的位置。
注释:
- “丰其屋”:指过分建造房屋导致的后果。
- “蔀其家”:遮盖了家庭的光亮。
- “窥其户”:窥视到家中无人。
- “王者以天下为家”:王者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家。
- “二虏合从”:两个敌人联合起来。
- “谋危宗庙”:企图危害国家的根基—宗庙。
- “十万之军”:数量庞大的军队。
- “无一日之娱”:没有一刻可以享受娱乐。
- “农夫废业”:农民放弃耕作。
- “民有饥色”:百姓面带饥饿之色。
- “争臣”:《孝经》中提到的七个能够直抒己见的大臣,即忠臣。《孝经》强调的是忠臣对君主的责任和忠诚。
- “君作无首”:君王应该成为表率。
- “臣为股肱”:大臣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 “存亡一体”:国家的存亡是息息相关的。
- “得失同之”:得与失是一样的。
- “《孝经》曰”:引自《孝经》。
- “佐治”:字义为辅助治理国家。
- “建武中”: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时期。
- “颍川阳翟人也”:颖川郡阳翟县人。
- “太祖为司空”:指曹操担任太尉期间。
- “辟毗”:召请并聘用。
- “袁尚攻谭”:指的是袁尚进攻曹植(字子建)。
- “西平”:指当时的荆州牧区。
- “太祖将征荆州”:曹操将要出征荆州。
- “次于西平”:驻扎在西平。
- “见太祖致谭意”:见到曹操表达和解的意愿。
- “太祖大悦”:曹操非常高兴。
- “太祖为司空”:指曹操担任司空期间。
- “不得应命”:没有得到应允。
- “及袁尚攻兄谭”:指袁尚攻打曹植(字子建)。
- “袁尚攻兄谭”:袁尚攻打曹植(字子建)。
- “十万之军”:形容军队数量极多。
- “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如果国家灭亡了,我可以独自存在。
- “臣又不言也”:我不敢说这些话。
- “君作无首”:君王应该成为表率。
- “臣为股肱”:大臣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 “存亡一体”:国家的存亡是息息相关的。
- “得失同之”:得与失是一样的。
- “《孝经》曰”:引自《孝经》。
- “佐治”:辅助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