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内讼,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诏报曰:“间得密表,先陈往古明王圣主,以讽暗政,切至之辞,款诚笃实。退思补过,将顺匡救,备至悉矣。览思苦言,吾甚嘉之。”
后迁少府,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国。《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徙使六军团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于民者。阜仪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于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四甚,并诏公卿郡园,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
【诗句】
克己内讼,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
【译文】
克制自我,内部处理纠纷是圣人所记载的。希望陛下在忧虑祸患之时,能够超越无形的范围,谨慎于事物的细微之处。比如汉朝的汉文帝释放了被宠爱的惠帝之女,让她得以自嫁;而前不久朝廷所调送的小女儿,听闻此事后便不愿意前往,这应当作为未来的做法。各种工程的建设,都应遵循节俭的原则。《尚书》中说:“九族和谐,万国和睦。事情要考虑适宜,采取中庸之道,精心策划,节省费用。吴国和蜀国最终平定,您才能上下安宁快乐,家族成员也会心情愉快。像这样持续下去,祖宗自然会高兴,连尧、舜都会感到庆幸。”现在应该公开信任于天下,安抚民众,展示给远方的人。当时的雍丘王曹植对不被重视感到怨恨,作为宗室成员,法度非常严格严密,因此杨阜再次强调了九族的重要性。
【注释】
- 克己内讼:指在家庭内部自行处理纠纷。
- 圣人所记:古代圣贤们记录下来的教诲。
- 虑患无形之外:考虑祸害可能发生在无法看到的地方。
- 慎萌纤微之初:小心谨慎地对待事物萌芽阶段。
- 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汉代汉文帝释放了被宠爱的惠帝之女,让其自由婚配。
- 近所调送小女:最近朝廷调派到小女子。
- 吴、蜀以定:即指吴国和蜀国的战乱已经结束。
- 尔乃上安下乐:你才能让上面和下面都安心快乐。
- 九亲熙熙:九代的亲人都能过得幸福安康。
- 祖考心欢:祖宗自然会开心。
- 尧、舜其犹病诸:尧、舜也会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庆幸。
- 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今天应该向天下展示信用。
- 开大信于天下:向天下显示自己的诚信。
- 示远人:展示给远方的人看。
- 时雍丘王曹植怨于不齿:当时雍丘王曹植因不被赏识而怀恨在心。
- 藩国至亲:诸侯国是皇室的亲族。
- 法禁峻密:法令和禁令非常严格。
- 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因此杨阜再次强调了九族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主要叙述了杨阜对治国之道的看法,他认为治理国家要注重内部的稳定与和谐,同时对外要表现出宽容与诚信,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和谐。诗中通过对历史上贤明君主的描述,来表达杨阜的政治主张,即通过内部治理和对外展示诚信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