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氵岁)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宣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惧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迫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这首诗出自《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是关于曹操时期的一段历史。诗中描述了北方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以及曹操采取的策略来应对这些冲突。
诗句:
-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文帝初年,北方的少数民族非常强大,他们开始侵犯边境。)
- 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于是命令曹豫持节保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共同负责保卫鲜卑。)
- 自高柳以东,(氵岁)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从高柳以东到(氵岁)貊以西,有数十个鲜卑部落,比能、弥加、素利分割土地统一管理,各自有自己的界限。)
- 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他们就相互约定,不得用马在中国市场上出售。)
- 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曹豫认为戎狄是一个整体,这不是中国的利益,于是他首先挑拨离间,让他们成为敌人,互相攻击。)
- 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宣救善讨恶,示信众狄。(素利违背了他们的盟约,他拿出一千匹马献给官府。这被比能攻击了,素利向曹豫求救,曹豫担心两国最终合并,对汉朝的危害会更加严重,所以他宣布救援善良的人,惩罚邪恶的人,以此来安抚少数民族。)
- 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单将精锐的士兵深入敌方境内,胡人很多,他们在前面后面抄我们的军后,切断我们的退路。)
- 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曹豫进军,离开敌军十多里扎营,收集了大量的牛马粪便点燃它们,然后从另一条路撤退。)
- 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胡人看到烟火没有中断,以为他们还在路上,走了几十里才意识到他们已经离开了。)
- 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追到了马城,包围了曹豫十重,曹豫严密布置,让司马举起旗帜,吹起战鼓和号角,率领步兵骑兵从南门出击,胡人全都看着这个方向赶过去。)
- 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胡人都瞪着眼睛赶过去。)
- 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惧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迫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曹豫率领精锐部队从北门出击,擂响战鼓并大声呐喊起来,胡人都被吓得四散奔逃,出其不意,胡人的队伍混乱不堪,都丢掉了弓箭和马匹,步行逃跑,追击了二十多里,到处都是尸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在北方边疆对抗少数民族的策略和行动。曹操深知北方民族的力量强大,因此采取分化离间的方法,让各部之间产生矛盾和不信任,从而减少力量。同时,通过宣示自己的善意和公正,安抚各族人民,使他们更加信任和依赖自己。这种策略既体现了曹操的智慧和远见,也展现了他对民族政策的深入理解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