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子武嗣。六年,朝廷追思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邈同郡韩观、曼游,有鉴识器干,与邈齐名,而在孙礼、卢毓先,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卢钦着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右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将济、未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中徐邈、胡质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徐邈:
- 原文: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
- 译文:正始元年,徐邈回到朝廷任大司农,后来升为司隶校尉,百官对他十分尊敬畏惧。因公事离开官职。后来又担任光禄大夫,几年后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道:“三公是讨论治国之道的重要职务,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会产生空位,难道可以让我有病而玷污这个职位吗?”于是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个职位。
- 胡质:
- 原文: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子武嗣。六年,朝廷追思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 译文:嘉平元年(249年),胡质享年七十多岁去世,朝廷按照大臣的礼仪安葬了他。谥号“穆侯”。他的儿子胡武继位。六年(253年),朝廷追念有节操的人士,下诏说:“表彰贤人、表扬功德是圣王所看重的;推荐好人并加以教育,这是孔子所赞美的。因此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都忠诚地服务于前朝,历事四代,统帅军队出征,参与国家大事,忠诚清廉为官,为国家忧虑而忘记自己的私利,不曾经营产业,去世之后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我对此表示赞扬。现在赐给徐邈等人家谷子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通过对徐邈、胡质两位历史人物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在古代社会中的光辉形象。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更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方面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这种精神遗产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