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几年,交民便安,将士用命。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揖,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威,咸熙中官至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

徐质
三国志 · 魏书 · 徐胡二王传

徐质,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智慧与坚定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三国时期,是魏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在《三国志》中记录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及对军事战略的高超理解,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1. 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 诗句释义:徐质说:“这些人没有敌人却有妻子,因此他们会选择死亡。”这句话反映了徐质对于士兵因家庭压力而选择牺牲的同情和理解。
  • 译文:徐质认为,这些士兵虽然没有敌人的仇恨,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却可能面临危险,因此他们不得不为了保护家人而死。
  • 注释:“无仇”指的是没有敌对关系,“而有少妻”则是指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徐质对士兵个人困境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以及他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1. 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
  • 诗句释义:他发现他们的邻居中有年轻的人,一个名叫李若的书吏在回答问题时显得不安。
  • 译文:徐质发现他们的邻居中有年轻的人,一个叫李若的书吏在回答问题时显得不安。
  • 注释:“悉见其比居年少”指的是他发现邻居中有年轻人。“书吏”是指在官府工作的小官或办事员。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徐质的细心观察和对细节的关注,以及他对官员行为的警惕性。
  1. 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 诗句释义:李若最终自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罪犯因此而得到应有的惩罚。
  • 译文:李若最终自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罪犯因此而得到应有的惩罚。
  • 注释:“自首”指的是自己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悔改的力量,以及通过自我反省和认错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1. 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
  • 诗句释义:每次军队取得战功后,奖励都发放给所有的士兵,而不是归功任何个人。
  • 译文:每次军队取得战功后,奖励都发放给所有的士兵,而不是归功任何个人。
  • 注释:“皆散之于众”指的是奖励发放给所有人,“无入家者”表示不归功个人。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徐质对于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于奖励制度的公正分配的重视。
  1. 在郡几年,交民便安,将士用命。
  • 诗句释义:他在郡里待了几年,使得当地的民众安定下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的指挥而效力。
  • 译文:他在郡里待了几年,使得当地的民众安定下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的指挥而效力。
  • 注释:“交民便安”指的是当地民众得到了安宁。“将士用命”指的是将士们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并尽力而为。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徐质作为领导者的能力和对民众的关心,以及对将士们的尊重和信任。
  1.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
  • 诗句释义:随后被晋升为荆州刺史,并被封为振威将军,被授予关内侯的爵位。
  • 译文:随后他被晋升为荆州刺史,被封为振威将军,被授予关内侯的爵位。
  • 注释:“迁”指的是晋升。“振威将军”是一种高级的军事官职。“赐爵关内侯”则是授予他一个封建时代的爵位。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徐质的职业生涯和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成功,以及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1. 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
  • 诗句释义:吴国的大将朱然包围了樊城,徐质亲自率领轻兵前去救援。
  • 译文:吴国的大将朱然包围了樊城,徐质亲自率领轻兵前去救援。
  • 注释:“樊城”指的是当时的一座城市。“朱然”是吴国的将领。“轻军”指的是轻装的军队。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徐质的勇气和果断,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1. 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 诗句释义:一些建议的人认为敌军势力强大,不宜贸然进攻,但徐质认为樊城地势低洼,兵力不足,应该出兵援助,否则会有危险。
  • 译文:一些建议的人认为敌军势力强大,不宜贸然进攻,但徐质认为樊城地势低洼,兵力不足,应该出兵援助,否则会有危险。
  • 注释:“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指的是一些建议的人认为敌军势力强大,不宜贸然进攻。“质曰”指的是徐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故当进军为之外援”指的是他认为应该出兵援助樊城,以增强防御力量。“不然,危矣”指的是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会有危险。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徐质的战略眼光和勇敢果决的品质,以及他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
  1. 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 诗句释义:于是率军到达樊城外围,城中才得以安定。
  • 译文:于是率军到达樊城外围,城中才得以安定。
  • 注释:“勒兵临围”指的是率军到达樊城外围的前线。“乃安”指的是得以安定。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徐质在关键时刻采取果断行动的能力,以及他在保卫国家领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1. 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 诗句释义:随后升任征东将军,持符节管理青州、徐州等地区的军事事务。他大力开垦农田种植谷物,储备了足够的粮食,还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耕种和防守的机构——“东征台”。他还疏通了河流水道,方便船只航行,加强了防御设施,准备应对可能的敌人威胁。在海边地区没有发生战事。
  • 译文:随后升任征东将军,持符节管理青州、徐州等地区的军事事务。他大力开垦农田种植谷物,储备了足够的粮食,还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耕种和防守的机构——“东征台”。他还疏通了河流水道,方便船只航行,加强了防御设施,准备应对可能的敌人威胁。在海边地区没有发生战事。
  • 注释:“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指的是代理持节管理青州和徐州的军事事务。“广农积谷”指的是大力开垦农田种植谷物。“置东征台”指的是建立一个地方用于耕种和防守的建筑或机构。“且佃且守”指的是一边耕种一边防守。“通渠诸郡”指的是打通河流水道以便船只通行。“利舟楫”指的是有利于船只航行。“严设备”指的是加强防御措施。“以防敌”指的是准备应对可能的敌人威胁。“海边无事”指的是海边地区没有发生战事。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徐质在治理国家和组织军事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对农业和水利事业的重视。他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国家资源,还重视防御工事的建设,以确保边境的安全和稳定。此外,他还能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军事行动,体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远见。
  1. 咸熙中官至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
  • 诗句释义:在咸熙年间,他被任命为刺史,有着杰出的功绩。他曾历任多个郡的太守职务,在当地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 译文:在咸熙年间,他被任命为刺史,有着杰出的功绩。他曾历任多个郡的太守职务,在当地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 注释:“咸熙中”指的是西晋咸帝的年号。“官至刺史”指的是被任命为刺史一职。“有殊绩”指的是有着杰出的功绩。“历三郡”指的是历任三个郡的太守职务。“所”指代前文提到的某地或某个领域。“有名”指的是在当地留下了好的名声。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徐质的政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他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成就。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还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政绩和贡献使他成为了当地的一位杰出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