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殄虏护军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艾怃然不乐。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诏曰:“昔太尉王淩谋废齐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天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艾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借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翻译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他叔父王允曾担任汉朝司徒,主持刺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为报私仇,在长安杀死了王允全家。
译文
王凌被举荐为孝廉,任发干县长,逐渐升至中山太守。他曾任职的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曹操征召他为丞相。
诗句解析
初当伐蜀:“初”指起初或开始时;“当”是应当的意思;“伐”表示进攻或征战;“蜀”是指蜀国。这句话意味着王凌开始的时候被派去讨伐蜀国。
梦坐山上而有流水:这里的“梦”指梦境或预兆;“坐”表示位置或状态;“有”表示存在或拥有;“流水”则可能象征着流动或变化的趋势。此句可能暗示王凌在梦中预示到某种变化或征兆。
赏析
整首诗通过王凌的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描绘出王凌虽然面临困难,但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诗中提及的曹操征召王凌为丞相,预示着王凌未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王凌对于自己叔父王允被杀一事的感慨,也反映出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家族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