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最后按要求作答。此诗为诸葛亮所作的表文,文中“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是说如果任用贤能的丞相,就成为有道之君;若任用奸邪的宦官,就会成为昏暗无道的君王。这是对蜀汉君主的评价,其中“贤相”指诸葛亮,“昏君”指刘禅。
【答案】
(1)刘备去世后,我辅佐后主,承继先帝遗志,治理国家,与贼军作战,没有松懈懈怠。(2)我虽然愚笨,却得到丞相的辅导;虽然不才,但受到将军们的支持。(3)自从丞相出师以来已经三年了,而更改年号为建兴。根据古代的制度,改变年号应该由国君来决定。(4)国中没有史官记载事件,记事没有固定的官员。所以有关事情的记录多有遗漏,灾变和祥瑞都没有记载下来。(5)丞相虽然很有才能,但对于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6)现在经书共有十二篇而年号却不改变,军队多次出征,而赦免的诏令也不随意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