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剌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钟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
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琳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后主传》赏析
《三国志》是东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历史著作,其中《蜀书·后主传》详细记录了刘备之子刘禅在蜀汉的生平经历。这部历史著作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帝王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局势和人物性格。
在《蜀书·后主传》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的身份被记载下来。刘禅,字公嗣,是先主刘备的儿子。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刘备被封为汉中王,刘禅被立为王太子。这个时期标志着刘备开始正式成为蜀汉的皇帝,而刘禅则成为了他的儿子,未来可能继承皇位。
刘备在称帝后,册封儿子刘禅,并对他说:“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逆”,这句话表明刘备对刘禅的期望与信任,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决心。
刘禅即位之后,尽管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压力,但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政策和行为显示了他的一些特点。《三国志》记载了刘禅在位期间的一些决策和事件,包括他如何处理与魏的关系、如何应对内部的叛乱等。虽然这些记载带有作者陈寿的主观色彩,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局势的重要视角。
《三国志》的《蜀书·后主传》通过对刘禅生平的叙述,让我们得以一窥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个人命运。从刘禅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通君主如何在权力的中心挣扎求生,以及他在复杂的政治舞台上如何做出选择。
《蜀书·后主传》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展现了刘禅这位蜀汉后主的形象,并从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人性、权力与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