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度说璋曰:“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不用其计。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捐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悢悢。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明将军本心,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黩誓,而以意气相致,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阵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若]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愚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

郑度对刘璋说:“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这段文字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

郑度提出的策略,是利用地形和物资优势,通过转移百姓和烧毁粮草的方式,削弱敌军的战斗力。这种策略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消极防御,但实际上是在等待敌军消耗自身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减少对手的战斗力,为最终的胜利创造条件。

他提到敌军兵力不足且士气低落,因为“兵不满万”,这显示了敌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而“士众未附”则揭示了敌军士兵缺乏归属感和战斗力。此外,敌军还严重依赖临时征集民间粮草作为补给,这使得他们的后勤线脆弱,容易受到攻击。

郑度建议将巴西、梓潼两地的百姓全部迁到涪水以西,并焚烧那里的粮食和仓库。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破坏敌军的经济基础,还能减少敌军的战斗力。因为一旦这些地方被占领或烧毁,敌军就失去了重要的物资来源,这将极大地削弱他们的战斗能力。

通过修筑高垒深沟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阻挡敌军的进攻,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军队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防御效率,还能增加敌军进攻的时间成本,从而消耗敌军的体力和士气。

尽管这个策略看起来很被动,但实际上却是在等待敌军消耗自身资源的同时,逐步削弱对方的战斗力。这种策略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毅力,但正是这种长期的消耗战,往往能够在最终取得胜利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郑度的计策虽然看似保守,但实际上是在等待敌军耗尽自己的实力。这一策略的成功执行,需要高度的策略性和耐心。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无疑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靠的方法。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削弱对手的战斗力,还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准备最终的攻击行动。因此,对于任何面临类似情况的对手来说,了解并采用这样的策略,无疑会大大增加取胜的可能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