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为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
以下是对《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严字正方的逐句释义:
- 原文: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
- 译文:严在给孟达的信中说:“我和诸葛亮都受到寄托,忧愁深刻责任重大,希望找到良朋。”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说:“指挥调度如同流水一般,取舍行动毫无滞碍,这就是正直的性格。”他的名声如此珍贵。
- 原文: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为后事。
- 译文:第八年,升任骠骑将军。因为曹真打算从三条路径进攻汉中,诸葛亮命令严带领两万人马前往汉中。诸葛亮上表推荐严子丰为江州都督兼督军,典作为后事处理。
- 原文: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
- 译文:第九年春天,诸葛亮的军队驻扎在祁山,严催促监督运输事宜。秋天和夏天之际,正值连降大雨,粮食无法运输,严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前去传达,邀请诸葛亮撤退。诸葛亮接受了撤退的命令。
- 原文: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 译文:严得知军队撤退后,故意显得惊慌失措,说“军粮充足,为什么要回来?”想通过这种手段解除自己未能完成任务的责任,显示诸葛亮的迟缓过失。
- 原文: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 译文:严再次向后主上书,声称“军队假装撤退,目的是引诱敌人交战”。
- 赏析:
文本展示了严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他通过书信与诸葛亮沟通,并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和重视。严在军事指挥和后勤保障方面表现出色,成功地完成了多次军事行动。然而,他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他试图通过欺骗手段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这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