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邰)[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

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邰)[邵]、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徒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

以下是对《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立本意”的逐句翻译及关键词注释:

诗句: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邰]、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译文:
立最初的意图,自己认为自己的才能名望应该成为诸葛亮的副手,但是反而在李严等人之下游散,心中常常感到不快。后来有丞相掾(李邰)[李邵]和蒋琬来,立提出了他的计划:“军队应当远离中原,你们各位要仔细考虑这件事。过去先(主)[帝]没有夺取汉中,却和吴国争夺南三郡,最终把汉中拱手让给了吴人,徒劳役使更多的人,劳而无功地返回了。既然失去了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到巴中,几乎丧失了一个州。其后回到汉中,致使关羽被关侯所杀而无余部,上庸被攻破,白白丢失了一方之地。这是由于关羽依仗自己的勇猛名声,指挥军队毫无章法,只是随心所欲地攻击罢了,因此他多次失去军队和民众。例如像向朗、文恭这样的人,只是普通人而已。恭敬曾经担任过治中无纲纪;朗以前是跟随马良兄弟的人,被人们认为是圣人,现在担任长史,素能合于正道。中郎郭演长,只是随从的人而已,不值得和他一起处理重大的事情,而担任侍中。现今国家虚弱的时代,想要任命这三个人是不正确的。王连连流俗之人,苟且从事苛政,使百姓疲弊不堪,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备的部下廖立、李严、蒋琬、郭演长和郭演长的故事。廖立最初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与诸葛亮并列,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却与诸葛亮相去甚远。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和抱怨,以及对他人能力的贬低,都反映了他对政治的不理解和对权力的渴望。李严和蒋琬的到来使得廖立的计划得以实施,但他们的计划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郭演长等人的表现也没有达到廖立的期望,这使得廖立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最后,廖立感叹自己的无力和无助,这反映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和挫败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廖立等人的不同表现,揭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无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