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洪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丞相诸葛亮驻兵汉中,想要用张裔担任留府长史,问赵洪如何。赵洪回答说:“张裔天资聪颖,善于处理事务,才干确实可以胜任此职,但是他的性格并不公平,恐怕不能独当一面,不如留下向朗。向朗性情奸诈,与张裔相处时,张裔只能发挥出他的才能,对工作有利。”初时,张裔年轻时就和赵洪关系亲近。张裔流放至吴地,赵洪前往张裔的郡地,张裔的儿子因小事受到责备而受罚,赵洪没有特别宽免他。后来张裔归来得知此事,深感遗憾,与赵洪的关系也因此受损。及至赵洪见到诸葛亮后,到张裔处,详细说了他所说的话。张裔回复赵洪说:“您已经将我留任了,但公不能制止我的言行。”当时有人怀疑赵洪自己有意担任长史,也有人怀疑赵洪知道张裔对自己有意见,不愿意让他处于要职,负责将来的事情。后来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到了忿恨的地步。诸葛亮写信给张裔说:“您以前在[陌]下营垒中,我们的心思都为之改变,食不知味;后来您流放至南海,我们相为悲叹,寝不安席;等到您回来,我们委以重任,共同奖掖王室,自认为与您是古时的朋友。朋友之道,是以仇敌为益友,舍去骨肉为知己,尚且互不谢绝,何况我只是将公事托付给元俭,而您不能忍心吗?”评论家由此明证赵洪无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