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近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琼年八十余,延熙十三年卒。着《韩诗章句》十余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着秦穆候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候、董候,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候,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于穆候、灵帝之名子。”后宦人黄皓弄权于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
翻译如下: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年轻时受业于广汉任安。刘璋征聘他担任从事,因疾病而辞官。后来刘备平定蜀地后,杜微常常声称自己耳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时,选迎人才都是精选旧德之人,任命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杜微坚决推辞,用车将他送至府中。
许、孟、来、李,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
注释:
杜微(Du Wei)字国辅,来自梓潼涪县。他年轻时师从广汉任安,刘璋时期曾出任从事职务,但因生病而辞官。在刘备平定蜀地后,杜微常常声称自己耳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253年),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期间,选迎人才都是精心选拔的旧德之人,任命了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杜微坚决推辞,用车将他送至府中。
许、孟、来、李四位人士都博学多闻,尹默精通《左氏春秋》,虽然不以德才为著称,但也都是当时的学者。谯周的言辞和义理十分深厚,被世人称为优秀的儒学家,具有董仲舒、扬雄的风范,加上他的品行举止,是君子们所推崇的人物。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几位历史人物及其生平事迹。杜微,字国辅,出身梓潼涪县,年轻时师从广汉任安,后被任命为刘璋时期的从事官员。然而,因健康原因,他在刘备平定蜀地后选择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期间,选迎人才时重视旧德之人,杜微被任命为主簿并坚决推辞。另外三位人物——许、孟、来、李,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学术成就和特点。其中,谯周以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备受尊重;郄正文辞灿烂,具有董仲舒和扬雄的风格。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