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二月,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辅吴将军张昭卒。中郎将吾粲获李桓,将军唐咨获罗厉等。自十月不雨,至于夏。冬十月,彗星见于东方。鄱阳贼彭旦等为乱。
六年春正月,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上下无事,君子不夺人情。故三年不逮孝子之门。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前故设科,长吏在官,当须交代,而故犯之。虽随纠坐,犹已废旷。方事之殷,国家多难,凡在官司,宜各尽节,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
中外群僚,其更平议,务令得中,详为节度。“顾谭议,以为‘奔丧立科,轻则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则本非应死之罪,虽严刑益设,违夺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则恩所不忍,有减则法废不行。愚以为长吏在远,苟不告语,势不得知。比选代之间,若有传者,必加大辟,则长吏无废职之负,孝子无犯重之刑。”将军胡综议,以为’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方今戎事军国异容,而长吏遭丧,知有科禁,公敢干突,苟念闻忧不奔之耻,不计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轻所致。忠节在国,孝道立家,出身为臣,焉得兼之?故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丞相雍奏从大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二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综袭六安,不克。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
以下是对《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的逐句翻译和注释,旨在提供对原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铸大钱,一当五百:孙权下令铸造大型铜钱,每枚价值五百。这一举措是为了增加货币的使用量,方便贸易和经济发展。
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孙权要求官吏和百姓捐献铜来换取货币,确保铜的价值被准确计算。
设盗铸之科:设立禁止私自铸钱的法律,以防滥发货币,影响经济稳定。
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武昌报告说甘露从礼宾殿降落,这通常被视为吉祥的征兆。
辅吴将军张昭卒:辅吴将军张昭去世,他是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之一。
中郎将吾粲获李桓:中郎将吾粲捕获了李桓,而将军唐咨则捕获了罗厉等敌人。
自十月不雨,至于夏: 自十月起,直到夏天都没有下雨,这表明了当时干旱的严重性。
彗星见于东方:彗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预示着不详的天象。
鄱阳贼彭旦等为乱:鄱阳地区的盗贼彭旦等人开始作乱,给当地带来动荡。
孙权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货币改革、法律制定、军事行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治理的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