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陈寿所著,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本文将对这一历史文献进行逐句的详细解读,同时对诗句和译文进行一一对应,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最后会附上赏析。
原文与译文
原文: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译文:此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打算带领军队渡过长江。他在当阳和鲁肃相遇,于是共同策划计划,因此他的军队进驻了夏口,派遣诸葛亮前往孙权那里。孙权随即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与刘备一起合力抵抗曹操,双方在赤壁遭遇。
注释:当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
译文:那时,刘备已经被曹军打败,决定带领军队渡过长江。他在当阳和鲁肃相遇,于是共同策划计划,因此他的军队进驻了夏口,派遣诸葛亮前往孙权那里。孙权随即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与刘备一起合力抵抗曹操,双方在赤壁遭遇。
注释:赤壁: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周瑜、鲁肃和吕蒙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在三国时期的关键战役中的合作。诗中描述了刘备被曹操打败后,他们如何联手抵抗曹操,并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诗中也展示了三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信任。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其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