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诗句及译文

  • “曲有误,周郎顾。”

  • 注释: “曲”指音乐中的乐曲或歌词。“有阙误”表示出现了错误。“周郎顾”是形容周瑜(字公谨)听到错误后的反应,他回头看看,然后改正。

  • 赏析: 这是对《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记载的一段轶事的描述。周瑜对音乐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兴趣,即便是在饮酒三爵之后,也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且会指出并纠正,因此人们称他为“曲有误,周郎顾”。这里的“周郎顾”不仅是指周瑜的行为,也象征着他的严谨和专注。

  • “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 注释: “循尚公主”指的是孙循娶了公主为妻。“拜骑都尉”表示他被授予了一个官职。“早卒”意味着孙循早早去世。

  • 赏析: 这段描述的是孙循的生平和他的成就。孙循娶了公主,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却因为过早离世而未能继续其事业。

  • “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

  • 注释: “初拜”即首次担任某种职务。“兴业都尉”是一种官职名称。

  • 赏析: 这里提到了孙循的弟弟孙胤,他在开始时就获得了一个官职,但具体内容未详。

  • “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 注释: “妻”指的是嫁给某人,“以宗女”即用家族的女儿。“授兵千人”表示授予一千人的军队。“屯公安”意味着在某个地方驻扎军队。

  • 赏析: 这是关于孙胤的婚姻和军事生涯的描述。孙胤娶了一位宗女作为妻子,并得到了一千人的兵力,这些兵力被驻扎在公安地区。

  • “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 注释: “腹心旧勋”指的是孙权对周瑜等人的深厚感情和感激之情。“协事”表示合作共事。“公瑾有之”表明孙权非常怀念和重视周瑜等人。“昔胤年少”,指孙胤年轻时没有表现出什么功绩。“横受精兵”,表示孙胤得到了很多精良的士兵。“爵以侯将”指的是孙胤被封为侯爵或者将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是指孙权认为孙胤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权力,是因为周瑜的帮助。“而胤恃此,酗淫自恣”,意思是孙胤仗着得到的权力,放纵自己。“前后告喻”,指孙胤受到多次的警告和劝导。“曾无悛改”表示孙胤没有改变他的行为。“孤于公瑾”,表示孙权对周瑜的尊重和怀念。“义犹二君”表示孙权认为自己和周瑜的关系就像两位君主一样亲密。“乐胤成就”,意思是孙权乐于看到孙胤的成就。“岂有已哉?”表示孙权对于孙胤的问题并不打算立即解决。“迫胤罪恶”,意味着孙权认为孙胤的罪恶已经非常明显。“未宜便还”,意思是孙权认为现在不是立即让孙胤返回朝廷的时候。“且欲苦之”,表示孙权想通过惩罚来让孙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自知耳”,意思是孙权希望通过惩罚让孙胤自己意识到错误。“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指孙权和诸葛瑾、步骘等人都引用了古代汉高祖刘邦的话来劝说孙胤。“孤用恧然”,表示孙权感到惭愧。“虽德非其畴”,意思是虽然孙胤的德行可能不如其他的人。“犹欲庶几”,意思是孙权仍然希望孙胤能够有所改进。“事亦如尔”,意思是孙胤的事情就像他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以公瑾之子”,表示孙权认为孙策的儿子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而二君在中间”,意思是孙权认为孙策的儿子们都在中间起着作用。“苟使能改”,意思是只要孙胤愿意改正错误,孙权就会原谅他。

  • “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 注释: “瑾、骘”指诸葛瑾和步骘。“表比”指的是向皇帝上书请求批准。“朱然及全琮”分别指东吴的将领朱然和全琮。“俱陈乞”,表示他们都向孙权提出请求。“权乃许之”指的是孙权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会胤病死”是指孙胤因病去世。

  • 赏析: 这是一段描述孙权如何处理孙胤问题的故事。诸葛瑾、步骘和朱然、全琮一起向孙权提出了请求,希望孙权能够赦免孙胤的罪过。孙权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不久后,孙胤因病去世。

整体理解

这段史料描绘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它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影响以及对忠诚、荣誉和责任的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