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诗句: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译文:
在黄武元年,刘备率领大军前来对抗孙权,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指挥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抵抗刘备。
注释:
- 黄武元年:指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年份。
-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后来被尊为先帝。
-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后来被尊为大帝。
-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谋略家。
- 大都督: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总指挥。
- 假节:古代官职名,代表有节制诸侯的权力。
- 朱然:字子然,吴国将领,参与了多次对蜀汉的战争。
- 潘璋:字文珪,吴国将领,也参与了多次对蜀汉的斗争。
- 宋谦:字子敬,吴国将领,同样参与了许多战役。
- 韩当:字子师,吴国将领,也是战斗中的重要角色。
- 徐盛:字文休,吴国将领,在战场上有着显著的贡献。
- 鲜于丹:字子丹,吴国将领,同样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 孙桓:字子通,吴国将领,与诸将一同作战。
赏析:
本诗是《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一部分,通过描述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军事较量,展现了陆逊的智慧和才能。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场的紧张气氛,还展示了陆逊作为指挥官的果断和勇敢,以及他对于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是研究古代战争历史和军事战略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