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备寻病亡,子禅袭位,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冀,三道俱近,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译注及赏析

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东大族。年轻时跟随庐江太守邓子西,因袁术的侵扰而被迫离开。陆逊长大后以纲纪门户,孙权任命他为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领县事。当时吴国和会稽、丹杨地区有许多隐士,陆逊上表建议征募他们为官,得到孙权采纳。之后陆逊又担任定威校尉,驻扎在利浦,并奉命率军前往鄱阳攻打尤突。最终,陆逊被任命为定威校尉,率领军队驻守利浦。

赏析

在陆逊传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的形象,也看到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陆逊的政治智慧在于他对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决策的果断。例如,他在孙权询问如何对待曹丕时提出的“非众不济”的策略,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陆逊的军事才能同样不容小觑,他能够在复杂的战场上灵活运用兵力,如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成功击败刘备,显示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陆逊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今天看来,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能够像陆逊一样冷静分析形势,制定合理的战略,并且勇于实践和调整策略,那么胜利总会属于我们。

关键注释

  • 陆逊字伯言:陆逊的字是伯言。
  • 吴郡吴县:陆逊出生地,即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 江东大族:江东指的是长江下游一带,是当时著名的世家大族聚集地。
  • 袁术与康有隙:指三国时期,袁术与孙权之父孙坚有过冲突。
  • 潘临:是当时会稽地区的山贼头目。
  • 朱然:徐盛的儿子,也是吴国的重要将领。
  • 朱桓:徐盛的副将。
  • 朱治:徐盛的部下将领。
  • 朱桓、骆统:都是徐盛的部将,参与了夷陵之战。

结语

通过对陆逊传的学习和赏析,我们不仅学习到他的军事和政治成就,更重要的是理解到一个伟大领袖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种精神和品质在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适用,让我们不断学习、反思和进步,共同迎接更多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