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候。”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范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素与魏滕同邑相善。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为?”
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铃下曰:“诺。”乃排阁入。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良久,权释,乃免滕。滕见范谢曰:“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诗句:
1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 —— 吴范在孙权担任将军时,曾预言说“江南有王者之气,在亥子之间会有大福庆。”这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 “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 —— 当孙权成为吴王后,吴范当时正在宴席上,问道:“过去我在吴中时,曾说过这些事,大王还记得吗?”这反映了吴范对过去的预言和孙权的回忆。
- “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范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 —— 孙权回答说“是的”,然后他叫来身边的人,用侯爵的绶带来带上了吴范。然而,吴范知道孙权是在试图压制他的预言言论。
- “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 后来讨论功劳和封赏时,孙权任命吴范为都亭侯。但是,在诏书宣布之前,孙权因为吴范忠于自己而感到愤怒,于是撤销了他的封号。
-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素与魏滕同邑相善。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为?”” —— 吴范是一个刚直的人,喜欢自我标榜。他和魏滕(一个亲近的朋友)曾经有过良好的交往。有一次,魏滕犯了错误,孙权非常愤怒并严加责骂。如果有人胆敢劝止,就会被处死。吴范告诉魏滕:“和我一起去死吧!”魏滕则回应说:“死了没有益处,为什么还要死呢?”
- “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 吴范回答说:“我怎么能够在这里坐着看着你呢?”于是吴范剃光了头,亲自把自己绑到门卫那里去,让门卫通报。门卫不敢这么做,说:“一定得死,不敢上报。”吴范问:“你的儿子吗?”门卫回答:“有。”吴范又说:“让你作为吴范死去,儿子可以交给我来抚养。”
译文:
当初,孙权还是将军的时候,吴范就曾向孙权预言过南方有王者之气,暗示着未来将会有福气降临。后来,当孙权登基为吴王时,吴范仍然在宴会上。他回忆起过去的预言说:“当年我在吴中时,曾经说过这些事,大王记得吗?”
孙权听后回答说:“记得。”接着,他就召来了身边的侍卫们,用侯爵的绶带来带上了吴范。然而,吴范深知孙权的意图,因此拒绝接受这种荣誉。
后来,在讨论功绩和封赏的时候,孙权任命吴范为都亭侯。但在诏书发布之前,孙权因为吴范忠于自己而感到愤怒,于是撤销了他的封号。
吴范是一个刚直的人,喜欢自我标榜。他与魏滕(一个亲近的朋友)曾经有过良好的交往。有一次,魏滕犯下了错误,孙权非常愤怒并严加责骂。如果有人胆敢劝止,就会被处死。吴范告诉魏滕:“和我一起去死吧!”魏滕则回应说:“死了没有益处,为什么还要死呢?”
吴范回答说:“你怎么能够在这里坐着看着你呢?”于是吴范剃光了头,亲自把自己绑到门卫那里去,让门卫通报。门卫不敢这么做,说:“一定得死,不敢上报。”吴范说:“你有孩子吗?”门卫回答:“有。”吴范又说:“让你作为吴范死去,孩子可以交给我来抚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吴范的经历展现了孙权时代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情感。诗中的主人公吴范以其直言不讳的性格和忠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尽管他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