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越东足,逝将反上都。
后洫填中路,改辙修兹道。
旦发石亭境,夕宿桑首墟。
劲焱不兴润,零雨莫能濡。
亢阳弥十旬,涓滴未暂舒。
泉流成平陆,结驷可回车。
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咫步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的《从军行》。全诗如下:
经涡路作诗
言归越东足,逝将反上都。
后洫填中路,改辙修兹道。
旦发石亭境,夕宿桑首墟。
劲焱不兴润,零雨莫能濡。
亢阳弥十旬,涓滴未暂舒。
泉流成平陆,结驷可回车。
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咫步不能移,白日奄桑榆。
译文:
经过涡路作诗
说回来的时候,向东的越地已经足够了。
后来的道路被填平,需要改变路线。
早晨离开石亭的境内,晚上在桑首的墟里住宿。
烈日不会使水变得湿润,小雨也不能滋润大地。
长时间的高温持续了十天,涓滴都没有暂时的缓解。
泉水变成了干河床,结集着车辆可以回头的车辙。
开始相信能够忘记鱼鳞,但反而成为了干涸的水塘里的鱼。
咫尺之内不能移动,太阳已经奄奄一息了。
赏析:
《从军行》是一首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通过描绘士兵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情感和战争环境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战争中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坚韧精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场上的艰苦环境和士兵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