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注释】
赐饯东堂(东堂:官邸)诏令赋诗:皇帝在东堂宴请,并诏令臣赋诗一首。
人亦有言:人们也有话说。
有因有缘:有原因和机会。
官无中人:做官的人没有贪污的人。
不如归田:不比归隐山林更好。
明明在上:皇上的圣明是显而易见的。
斯语岂然:这样的话难道不是事实吗?
【赏析】
这是一首劝退之作。诗人通过劝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全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毫无矫饰之态。
首句“人亦有言”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即人们也有话要说。接着,诗人指出官场上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因此,他们并不羡慕当官,更不愿去追求仕途的升迁。这里,诗人用“有因有缘”来表达这种情感,既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
第二句“官无中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在这里,“中人”指的是贪污受贿的人,而“官无中人”则意味着做官的人都是清白的、廉洁的。这一句是对官场现象的一种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正廉洁的向往。
第三句“不如归田”,则是诗人的直接劝退。在这里,“归田”指的是辞官归隐,远离尘世纷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一句“明明在上,斯语岂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在这里,“明明在上”指的是皇帝的英明,而“斯语岂然”则是说这样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这一句既是对皇帝的赞美,也是对官场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官场现象的揭示和批评,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