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
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杼机。
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
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
人不取诸身,世事焉所希。
况复已朝餐,曷由知我饥。

答傅咸诗

诗句释义:

  1. 皦皦白素丝:白色细腻的丝线,象征纯洁与高雅。
  2. 织为寒女衣:用这些洁白的丝线编织成衣物,表现其价值。
  3. 虽妙巧:虽然手艺精巧,但仍然受限于贫困。
  4. 不得秉杼机:无法掌控纺织工具,即无法掌握自己的技艺和命运。
  5. 天寒知运速:自然现象显示了时间的紧迫性和事物的流转。
  6. 况复雁南飞:雁南飞象征着迁徙或逃避,暗示着无奈和困境。
  7. 衣工秉刀尺:工匠手持工具,意味着技术高超但不被重视。
  8. 弃我忽若遗:被忽视甚至遗忘,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9. 人不取诸身:普通人不关注贫者的辛酸。
  10. 世事焉所希:对于世事的期望已经破灭。
  11. 曷由知我饥:何以能了解我的饥饿?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白色的丝线被编织成了寒女的衣服,尽管技艺高超,但她仍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她明白,即使是自然界的变迁也能感受到季节的迅速更替,而她的生活就像南飞的大雁一样,被迫迁徙。她的技艺高超,却像是工匠手中的刀和尺子,被忽略甚至遗忘。世俗之人并不关心她的痛苦,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让她感到世界对她的不公。她渴望了解他人的处境,却发现自己连自己都无法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女在寒冷中劳作、被忽视的场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人郭泰机通过寒女自述的形式,展现了自己的身世和境遇。诗中的“皦皦白素丝”象征纯洁和高雅,同时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清白和才情。然而,这些优点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和渺小,诗人只能感叹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生活处境凄凉。
此诗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和生存环境恶劣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遭遇,使得作品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