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良愿乃从。
不逢知己,谁济予躬。
莫攀莫附,愧我高风。
时过年迈,晻冉桑榆。
晞光赖润,亦在斯须。
假我夷涂,顿不忘驱。
泛予津川,桴不失浮。
无爱馀辉,遂暗东嵎。

【注释】

邂逅:不期而遇,偶然相逢。

良愿乃从:美好的心愿得以实现。

不逢知己:不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谁济予躬:谁能帮助我。

莫攀莫附:不要攀附,不要依附。愧我高风:惭愧于自己的高尚节操。

时过年迈:时光已过半百。晻冉桑榆:暮气沉沉,如同晚秋的桑榆。

晞光赖润:太阳的光照耀着滋润着我。亦在斯须:也在顷刻之间。

假我夷涂:让我能顺道而行。顿不忘驱:顿时也忘不了驱马前行。

泛予津川:渡我过那河津溪水。桴不失浮:船板也不沉没。

无爱馀辉:不要贪恋余晖。遂暗东嵎:就昏暗地来到东方。

【赏析】

赠顾彦先(其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顾况(726—815),唐代诗人、大臣。字逋翁,苏州吴郡人(今江苏苏州)。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尤长乐府歌行和五言诗。有“补阙”之职,与刘禹锡交好。

顾况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送别的场面,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说如果人生能够像初次相识时那样相处,那么就不会发生后来的种种变化,也不会有今天的离别。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诗人认为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应该是最初相识的时候,那时的感情最为真挚,没有虚伪和做作。这种感情是纯洁而美好的,也是值得珍惜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变得复杂起来。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比如生活环境的变化、个人经历的不同等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人们之间的疏远和冷漠,甚至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因此,诗人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离别和遗憾了。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变化的感慨。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出现了裂痕就很难修复。而且这种裂痕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恢复原来的关系。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深刻认识。他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性格不合、观念差异等等。而这些因素又往往难以克服或解决,只能让彼此渐行渐远。因此,诗人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即轻易地改变了原本的友情。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友情,不要轻易地失去它。同时,他也劝慰自己要勇敢面对现实,不要过于悲观失望。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在深夜的骊山中,两人相对无语,只有眼泪滑落的声音和叮咚的铃声相伴。然而即使如此痛苦,他们也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和不满。这种情感是多么珍贵啊!他们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哪怕最后无法走到一起,也会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他们曾经拥有过如此美好的回忆和经历。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守让人感动不已。

最后两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他认为那些锦衣华服的男子们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并不真诚;而自己则愿意成为那个忠诚可靠的伴侣与心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这样的爱情是多么难得啊!它不仅需要深厚的感情作为基础还需要共同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与心爱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彼此陪伴直至生命的尽头。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爱情的追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