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这首诗是《挽歌诗三首》的第三首。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译文: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赏析:

这首诗以沉痛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无奈。

  1. 第一句:描述了高耸入云的山丘和隐藏在其间的墓地。
  2. 第二句:通过“磅礴”一词,展现了天地的广阔和威严,以及死者在宇宙中的渺小。
  3. 第三句:通过倾听和观察,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深邃和神秘。
  4. 第四句:表达了对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5. 第五句:通过对比,诗人感到人生如过眼烟云,无法逆转。
  6. 第六句:通过描述夜晚的空旷,表达了对死亡的不可避免和孤独的心境。
  7. 第七句:通过“寿堂”一词,暗示了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
  8. 第八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死者生前荣耀和尊严的怀念。
  9. 第九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恐惧。
  10. 第十句:通过回顾过去的生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责任。
  11. 第十一句:通过对比,诗人感到自己已不再是过去的自己。
  12. 第十二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生死之间界限的模糊和对死亡的恐惧。
  13. 第十三句:通过描述蝼蚁和鬼神的相互依存,表达了生命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14. 第十四句:表达了对蝼蚁和鬼神的同情,也反映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15. 第十五句:通过感叹,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反思,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