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如镜,民动如烟。
事以形兆,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注释】
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地风情。
我静如镜:比喻自己心平气和、不发怒。
民动如烟:比喻老百姓生活贫困、动荡不安。
事以形兆,应以象悬:事有征兆,可以预示;物象有象征意义,可反映事物本质。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么世上缺少贤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的诗篇。诗人在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之后,又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静如镜”,“民动如烟”,这两句是说自己心境宁静,像明镜一样,而老百姓的生活却动荡不安,如同袅袅升起的烟雾。“事以形兆”,事有征兆,可以预示;“物象有象征意义,可反映事物本质”。“以”字下得极为精当,它把“事”与“象”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全句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凶极恶的本质。最后二句:“岂曰无才,世鲜兴贤?”意思是说:难道没有人才?为什么世上缺少贤人呢?作者对统治者的谴责之情跃然纸上。
此诗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前四句先写景后抒情,后四句直抒胸臆,情与景相融,意与象相合,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