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丧师,私门播迁。
望公归之,视险忽艰。
兹愿不遂,中路阻颠。
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注释】

王室:指国家。丧师:丧失军队,这里指国都沦陷。私门:指个人家门。播迁:迁移。

望公归之:希望您能回归朝廷。归之,指回归。

视险忽艰:看那险阻突然变得艰难。

兹:这。

中道阻颠:中途遭遇变故,陷入困境。

仰悲先意:仰望悲痛先帝的心意。

俯思身愆:低头思考自己的过错。愆,差错,过失。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刘琨的第三首赠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个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在诗里表达了对朋友刘琨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期望、规诫,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因国运不济而产生的忧思和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一首抒情诗。

“王室丧师,私门播迁。”第一联写国难,刘琨被征入京后,因为晋室南渡,洛阳陷于前秦人之手。作者以“王室丧师,私门播迁”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与刘琨同遭不幸,共同承受亡国之痛。刘琨被征人朝,本是为了辅佐司马睿恢复中原,而当晋室南渡,建康(今南京)失陷以后,刘琨也被迫离开洛阳,投奔北方。这时,他的处境十分危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播迁”二字,既是说刘琨不得不离开他的家乡和亲人,又含有身不由己、进退两难的意思。“望公归之,视险忽艰。”第二联写期待,“望公归之”,是盼望刘琨早日回到京城。“公归之”,是说刘琨能够回到京城去。“视险忽艰”,是说看着那些险阻突然变得艰难起来。这一句是说,现在刘琨身处险境,处境十分困难。“兹愿不遂,中路阻颠。”“兹愿”,这是你的愿望。刘琨原希望收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但事与愿违,所以不能遂其心愿,反而陷入了困境之中。“中路阻颠”,是说在半路上遇到了困难,走投无路了。这句诗是说,由于种种原因,刘琨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仰悲先意,俯思身愆。”第三联写自责,“仰悲先意”,是说仰望悲痛先帝的遗志,先帝就是晋元帝司马睿,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先意”,是说先帝的遗志。晋元帝司马睿曾派刘琨到北方去招募义兵,希望他能把中原一带的汉族人民团结起来,抵抗胡人的入侵。“先意”,是说先帝的遗志。“俯思身愆”,是说低头思考自己的过错,刘琨被召到北方去,本是为国出力,但结果却成了匈奴左贤王刘渊的向导,帮助刘渊打败了晋军,并把晋王朝赶到长江以南。后来刘渊又称帝,建立了汉国,这就是刘琨所犯的“身愆”。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在表达上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对刘琨的期待、规劝和自我责备写得非常具体、深刻。全诗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是一首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