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注释】:
子夜四时歌 其六: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诗歌,诗中以杜鹃、梅花、燕子、罗裳等物象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美景。
竹里鸣:指杜鹃鸟在竹林中鸣叫。
梅花落满道:指梅花落满了路。
燕女游春月:指燕子姑娘们在春天的月光下游玩。
罗裳曳芳草:指罗裳被美丽的芳草拖住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白居易的《子夜四时歌》中的第6首,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美丽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首句“杜鹃竹里鸣”,以杜鹃鸟在竹林中悠扬的鸣叫声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杜鹃鸟则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诗人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赞美。
“梅花落满道”一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优雅的舞者,轻盈地飘落在大地上。这里的“落满道”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也暗喻了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气息。同时,梅花以其坚韧的品质,也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燕女游春月”一句,诗人通过描绘燕子姑娘们在春天的月光下欢快游玩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燕子以其轻盈灵动的形象,成为了春天的象征,而月光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浪漫。在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好,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罗裳曳芳草”一句,诗人以罗裳被美丽的芳草拖住为画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罗裳”指的是美丽的服饰,而“芳草”则代表了大地的生命力。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