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
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
【注释】
风骖:指乘着清风的骏马(骖,古时称马为骖)。缨:系在马头上的彩色丝绳,这里指马络头。
翼人:指仙人。中庭:庭院。
箫管:乐器名。古代的一种长形横吹乐器。且停:暂且停止。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写景起兴,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与情人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风骖不驾缨”,用典,“缨”本喻马之装饰物,此处指马。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使还,过成都,子虚使人问交趾,还报,盛称西南荒外邛、筰、西僰之地广员千里,仁风乐土,举国一致,同俗被服。”此句意为:乘着清风的骏马没有系上装饰物,因为要离去。“风骖”典出《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日,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善哉!人之听吾琴,吾何往而不闻?”后人遂以“凤筝”代指琴曲,“风骖”即指琴曲《凤求凰》(见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第二句“翼人立中庭”,也是用典。《列子·黄帝》载:“女乐者,帝之所命,得人而献于帝。”又《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女乐者,所以弼欢欣,释愁忿也……”此处以“女乐”代指美人,说美人站立于庭院之中。第三句“箫管且停吹”,亦用典。《列子·仲尼》载:“孔子游于泰山之阴……回视日星隐曜,田陇万物,寂然自失矣……于是焉,援翰寝志,仰观奎星……因书其壁曰:‘泰山梁木根于天地……’”第四句“展我叙离情”,是说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离情。展,陈述。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从写景入手,起句点题:女郎夜歌九曲,其中八曲都是女子所唱的相思之词(见《太平御览》引汉应劭《风俗通》)。次句紧承第一句,写女郎歌罢后的举动,“风骖”即指女子所乘之车,“不驾缨”即不束上流苏彩带,意谓她欲驰归故里。第三句“翼人”即指仙女,言有仙人相伴。“立中庭”即立于院中,意谓仙女欲去。四句写女子欲去,便止住了吹箫的管乐。五句言女子欲去,遂向情人诉说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六句写女子欲去,则暂歇箫管。末二句写女子欲去,则向情人诉说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全诗语言简炼含蓄,意境幽美动人,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