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裁一旅;项羽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晏安。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此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简书筠。降生世德,载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模楷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赑匿,终不悦于仁人。

翻译及注释如下:
哀江南赋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羽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晏安。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此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简书筠。降生世德,载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模楷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赑匿,终不悦于仁人。

赏析: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梁朝兴亡的历史总结和对个人身世的哀叹。这篇赋通过对梁朝灭亡前后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才华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旨,指出孙策和项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他们分别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势力范围。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势力最终还是被削弱和灭亡了。这种对比突出了战争和权力争夺的残酷性及其不可避免的结局。

作者详细描述了梁朝的衰败过程。梁武帝定都建业后,梁元帝定都江陵,这两个地点都位于战国时的楚地。作者借助这一背景来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通过描绘梁朝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的画面,展现了一个衰败的国家形象。

文章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的回忆。例如,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家族背景和在梁朝担任官职的经历。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也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文章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作为收尾。作者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荣辱等哲学问题的看法和感悟。这种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