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诗句翻译】:雪赋
你难道没见过阶上的白雪,它在阳光里闪耀着光芒。
王于是细细吟哦、欣赏玩味,不禁抚掌长叹。回头看看枚乘,让他接着往下编,乱辞说:
白色的羽毛虽然白,但质地却很轻啊;白玉虽然洁白,但它只能空守它的贞洁啊。
还不如这雪花,顺应时令兴衰,玄阴凝聚不掩其纯洁,太阳照耀不固其节操。
我的名字岂是节操呢?我的纯洁又岂是贞操呢?
任凭云儿飘升,随风飘荡。遇物赋象,任地成形。
素白因遇而立,污浊随着染成。
纵情于天地之间,何必担忧,何必营谋。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诗,作者通过咏雪来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首句“君宁见阶上之白雪”,诗人首先以雪为比,指出雪与世间万物的不同之处——雪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光,而其他物体则不能。这一比喻既突出了雪的洁白晶莹,也隐喻了人的品德应该像雪一样纯净无暇。
次句“岂鲜耀于阳春”,诗人进一步展开议论,指出雪的洁白并非只因为阳光照耀才能显现出来。这里的“艳”字既指阳光的照射,也暗含了人世间的繁华热闹。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不必追求表面的荣华富贵,而是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第三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沈尹戌在《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鸡肋”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进攻魏国,赵国大将赵奢率军攻打魏都大梁,大获全胜,但是赵王却下令撤军。赵国的将军们不解,问赵王为什么这么做。赵王说:“鸡肋无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得失无常,不值得过分执着。
第四句“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诗人再次强调了雪的特性。雪虽然洁白无瑕,但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就像玉质虽然清白,但却不能永远保持其贞洁。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人应该像雪一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或观念。
接下来的句子“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继续阐述诗人的观点。这里的“玄阴”和“太阳”分别代表天阴和日阳,暗喻人生中的不同境遇。诗人认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下,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质和纯洁。即使遭遇挫折或失败,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本性或追求。
最后两句“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总结了诗人的观点和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像云和风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束缚和羁绊。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应该保持一颗平静、豁达的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和咏赞,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纯洁和善良,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这种人生观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