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摧。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这首诗的标题是《捣衣》,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捣衣
- 诗句解释:指在冬天制作衣物,以备寒冷天气时穿戴。
- 译文:冬夜制作衣物。
- 注释:“捣”指的是制作;“衣”指的是衣物。
-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摧。
- 诗句解释:时间流逝迅速,如同被摧毁一样。
- 译文:时间飞逝,仿佛被摧毁一般。
- 注释:“衡纪”指的是均匀的时间;“晷运”指的是时光或光阴;“倏如摧”形容时间流逝迅速,像被摧毁一样。
-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 诗句解释:白露时节,园中的菊花盛开;秋风中,庭院里的槐树落叶。
- 译文:白露时期,园里菊花盛开;秋风中,庭院里槐树凋零。
- 注释:“滋”是生长的意思;“庭槐”指的是庭院中的槐树。
-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 诗句解释:莎鸡(一种鸟类)扇动着翅膀,寒蝉(一种昆虫)鸣叫。
- 译文:莎鸡拍打着翅膀,寒蝉鸣叫着。
- 注释:“莎鸡”是一种鸟类;“寒螀”指的是寒蝉,也称作“寒蝉”。
-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 诗句解释:傍晚时分,天边云朵堆积形成天空幕布;夜晚月光皎洁照进闺房。
- 译文:傍晚,天空中乌云密布;夜晚,月光明亮地照进闺房。
- 注释:“夕阴”指的是傍晚时分天上的云层;“空幕”指的是天空形成的幕布状云层。
-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 诗句解释:美丽的人儿穿着华美的衣服,互相招邀一起出行。
- 译文:美丽的女子穿着华丽的衣裳,互相邀请一起去。
- 注释:“美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裳服”指的是女子的衣着;“端饰”指的是华丽的装饰;“招携”是邀约、邀请的意思。
-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 诗句解释:女子用玉簪插在发髻上,男子敲击金属乐器走在南阶上。
- 译文:女子用玉簪插上头发,男子敲打金属乐器走在前面。
- 注释:“簪玉”指的是将玉簪插在发髻上;“鸣金”是敲金属乐器的声音;“步”是行走的意思。
-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 诗句解释:木制的捣衣石高高耸立,敲击声响亮;长长的杵声发出哀伤的音调。
- 译文:木制的捣衣石高耸入云,声音响亮而悠远;长长杵声发出哀伤的音调。
- 注释:“櫩”(同“框”)是木制的捣衣石;“楹长”指的是柱子很长;“杵声哀”指的是敲打杵子时发出哀伤的音调。
-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 诗句解释:衣服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汗水沾湿了双手和前额。
- 译文:衣服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汗水沾染了双手和额头。
- 注释:“微芳”指的是淡雅的香气;“起两袖”是指衣袖间散发出香味;“轻汗”是指汗水轻轻滴落;“染双题”指的是汗水沾染了双手和前额。
-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 诗句解释:白色的丝绸和素色的衣服已经完成,但君子尚未归来。
- 译文:白色的丝绸和素色的衣服已经完成,但君子还没有回来。
- 注释:“纨素”指的是白色丝绸和素色的衣服;“成”是完成的意思;“君子”指代外出的丈夫;“未归”是指没有回来。
-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 诗句解释:使用笥中刀具裁剪布料,制成一件衣服,希望它能覆盖万里土地。
- 译文:用笥中刀具裁剪布料,制成一件可以覆盖万里土地的衣服。
- 注释:“裁用”指的是裁剪布料;“笥”是竹箱;“刀”是裁剪用的工具;“万里衣”指的是可以覆盖万里土地的衣服。
-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 诗句解释:将这件衣服装满盒子,放在我的箱子里,期待你回来后打开它。
- 译文:这件衣服已经装在盒子里,放在我的箱子里,等待你回来时打开它。
- 注释:“盈箧”指填满了盒子;“余手”是我自己的手;“幽缄”意为密封;“俟君开”是指等待你回来打开它。
-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 诗句解释:我按照过去的标准来佩戴腰带,却不知道现在的标准是什么。
- 译文:我按照过去的方式来佩戴腰带,却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标准是什么。
- 注释:“腰带”指皮带;“准畴昔”是指按照过去的习惯来佩戴;“不知今是非”表示不明白现在的是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