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昭君辞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注释】
- 朝发披香殿:早晨离开皇宫中的披香殿
- 夕济汾阴河:傍晚渡过汾河
- 于兹:此处,指此地、这里
- 九逝:九死, 极言其危险
- 敛双蛾:收拢眉毛
- 沾妆:涂在脸上的脂粉或胭脂
- 湛露:晶莹的露水
- 绕臆:绕着心口
- 奔沙起:飞扬的尘土起
- 转蓬多:像蓬草一样随风转动
- 胡风:来自北方的强风
- 非直:不仅
-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比喻美好的事物
- 衔涕试南望:口中含着泪水,向南望去
- 关山郁嵯峨:山势高峻的关口和山脉
- 阳春曲:指唐玄宗创作的《阳春白雪》
- 苦寒歌:指李益的《从军北征》
- 三五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赏析】
《昭君辞》,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咏叹昭君出塞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对昭君的同情和对她远嫁异域的悲哀之情。
第一句”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描绘的是昭君清晨从皇宫出发,傍晚渡河的场景。披香殿是皇帝的宫殿,这里暗示了昭君的高贵身份;而渡口则是她即将离开的地方,也暗示了她即将踏上的旅程。这一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表达了昭君对于即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在这里,”九逝”指的是九死一生,强调了她出塞的危险程度;而”敛双蛾”则形象地描绘了她因离别而黯然神伤的神情。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昭君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描绘了昭君出塞后的生活状态。”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描述了昭君在异域他乡,面对着陌生环境时的心情。这里的”沾妆”和”绕臆”都是用来形容她的妆容被风吹散,以及内心的波动不安。”湛露”和”流波”则分别用来形容露水和流水,进一步衬托出了她孤独无助的情绪。
然后是”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两句。这里通过描绘沙漠中的沙尘和风中摇曳的蓬草,表达了昭君在异域他乡的艰苦生活。”奔沙起”和”转蓬多”都形象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稍觉”则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接下来的四句诗转向了昭君的内心世界。”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直接点明了昭君所遭受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的折磨。”非直”一词强调了痛苦的程度,而”伤绮罗”则暗示了这种痛苦源于外在的美丽所带来的伤害。最后两句”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则表达了昭君在思念故乡时的无奈和悲伤。
最后四句诗转向了昭君的命运和感慨。”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意味着她在异域他乡经历了从美好到痛苦的转变。而”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则表达了她只能在特定的时刻才能见到月光,以此来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昭君出塞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她远嫁异域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