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其七】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

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其八】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

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

忧人本自悲,孤客易伤情。

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

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其七】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

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其八】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

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

忧人本自悲,孤客易伤情。

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

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

注释:
不谓乘轩意:未曾料到自己会有机会乘坐车驾,驰骋于高高的马道之上。
伏枥还至今:已经回到这里很久了。
河畔草未黄:河边的草还没有变黄。
胡雁已矫翼:北方的大雁已经开始展翅飞翔了。
秋蛩挟户吟:秋天的蟋蟀在屋子里叫个不停。
寒妇成夜织:寒冷的妇人晚上还在织布。
去岁征人还:去年出征的人回来了。
流传旧相识:传来了老朋友的消息。
闻君上陇时:听说你登上了陇山。
东望久叹息:向东望去很长时间都感叹不已。
宿昔改衣带:过去曾经改变过自己的服饰。
旦暮异容色:早晚容貌不同。
念此忧如何:想到这些忧愁该怎么办?
夜长忧向多:夜晚的时间长,忧愁也就更多。
明镜尘匣中:明亮的镜子被放在尘土覆盖的盒子里。
宝瑟生网罗:宝瑟被放置在蛛网之中。
蜀汉多奇山:四川一带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山。
仰望与云平:抬头望去与天上的云朵一样平。
阴崖积夏雪:阴暗的山坡上积满了夏天的雪。
阳谷散秋荣:阳光照耀的地方散发出秋天的光彩。
朝朝见云归: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云雾消散。
夜夜闻猿鸣:每天晚上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忧人本自悲:忧虑的人本来就很悲伤。
孤客易伤情:孤独的旅人容易产生伤感之情。
临堂设樽酒:面对着酒桌摆放酒杯。
留酌思平生:留连着喝酒思考一生的事。
石以坚为性:石头以其坚硬的特性为本性。
君勿惭素诚:你不要因我的素诚而感到惭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写景和人物活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首句“不谓乘轩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乘坐轩车驰骋在边疆的期待和惊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期待和惊喜并没有实现,反而回到了原点。这里的“乘轩”可以理解为骑马或者徒步行军,也可以理解为乘坐车辆,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和生活的艰辛。
第二句“河畔草未黄”描绘了边关地区特有的景色,河畔的草地还没有变黄,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胡雁矫翼、秋蛩鸣叫、寒妇织布等生活场景,这些都反映了边塞地区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其中“寒妇成夜织”更是突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正常的家庭生活,转而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战争的无奈情绪。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因为去年的战争让朋友们无法团聚。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岁月,展现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起了与朋友相见时的欢乐,也回忆起了与妻子共度的时光,这些都成为了他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的记忆也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担忧和忧虑。
最后两句“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他将自己比作明镜中的灰尘和匣子中的宝贝,暗示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被贬低和忽视。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心比作宝瑟,被放置在蛛网之中,象征着自己已经被束缚和限制。这些比喻都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