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常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其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其八】

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其九】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

译文:

吴起常辞魏,韩非遂入秦。

  • 注释: 吴起(Wu Qi)离开魏国,韩非(Han Fei)进入秦国。
  • 赏析: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魏国受到重用,但后来离开魏国前往秦国。韩非则是秦国的著名法家代表,他的思想对秦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 注释: 曾经的雄心壮志已经消失,宏伟的计划也不再提出。
  • 赏析: 随着岁月的流逝,吴起的壮志逐渐消磨,他的宏伟计划也未能实现。这反映了人的年龄增长和世事变迁对个体意志的影响。

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 注释: 我被迁移到华阴之下(今陕西省),最终成为了关外的一员。
  • 赏析: 这里可能指的是吴起在政治生涯中的经历变化,从高官到边远之地,最终远离权力中心。这种境遇的转变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时代的变迁。

其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 注释: 以前我有幸遇到国士般的人物,他们对我有深厚的恩情。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遭遇的感慨和对那些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的人的感激之情。国士通常指有卓越才能且受人尊敬的人物,这里的“国士”是对那些真正有才华并被尊重的人物的赞美。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

  • 注释: 直率的话语可以像珍珠一样珍贵,而愚蠢的行为就像炭一样令人厌恶。
  • 赏析: 这里强调了直言不讳的价值,即使面对批评和不理解,也应保持真诚和坦率。同时,也讽刺了那些表面光鲜却行为卑劣的人。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 注释: 一次重视就可以得到宝贵的玉璧,而千金也可能轻视一句话。
  • 赏析: 这个比喻强调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如言辞)可能比贵重之物更有意义或价值。

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 注释: 榆关断绝了与外界的消息交流,汉朝的使者也失去了来来往往的机会。
  • 赏析: 描绘了边塞地区与外界联系的隔绝,以及由此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 注释: 胡地的乐器声中带着悲伤的曲子,羌族的笛子吹出让人心碎的歌声。
  • 赏析: 通过音乐来表达深深的哀伤,展示了音乐如何触动人心,成为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

其八

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 注释: 白色的马匹向着清澈的水波前进,准备在冰上过河。
  • 赏析: 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冬天过河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

  • 注释: 军队部署靠近水源,营地布置喜欢炊烟四起的地方。
  • 赏析: 反映了军队的战术布局和生活条件,突出了地理环境对于军事行动和士兵生活的重要作用。

其九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

  • 注释: 北方临近玄菟郡,南方驻守朱鸢城。
  • 赏析: 描述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职责,表达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玄菟郡和朱鸢城可能是当时的地名,代表了诗人的军事背景和政治地位。

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

  • 注释: 我们共同度过了这段没有尽头的离别时光,我们都了解彼此之间跨越万里的情感。
  • 赏析: 表达了对过去共事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彼此深厚情谊的认可。这种深情厚谊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彼此心中永恒的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