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
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其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其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其五】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
【其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
赏析:
此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却怀揣着理想和抱负的情感。”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同时,“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则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之中渴望自由、向往安宁的生活状态。最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慨,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其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结果。”赭衣居傅岩”暗示了诗人曾经拥有的高官厚禄和显赫地位,然而如今却身披囚服,遭受屈辱。而”垂纶在渭川”则象征着诗人曾经的悠闲自在和闲适生活,与现在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空有才能而无所用武之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上著名人物苏季子的感慨,他曾经试图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秦国,但最终未能成功,反而被秦国所灭。这使诗人深感痛惜,也更加坚定了他不愿与秦为伍的决心。
【其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所学和所做之事的反思和感慨。”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暗示了诗人曾经沉迷于功名利禄和权谋策略之中,但如今却感到力不从心。”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期望和鼓励,希望自己能够像班定远那样英勇善战、建功立业。然而,现实中的困境使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他感叹自己的才智已经耗尽,只能在年老之时独自哀叹。
【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赏析:
此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典故中的主人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借用春秋时期楚国的钟仪作为晋惠王的人才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重用、为国家效力的向往。而”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则是诗人对古代智者孔子的怀念和敬仰。孔子曾在卫国担任子产之职,后因政见不合而出仕齐国,最后又回到鲁国教授弟子。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困境和挑战,表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充满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其五】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孝顺的坚守以及对于个人名利得失的淡然看待。”惟忠且惟孝”表明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追求;”为子复为臣”则体现了他对职责和使命的忠诚担当;”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看淡的态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诗人深知自己的一生将充满坎坷和挑战,但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悟,他明白自己虽然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因此不再过于执着于名利得失,而是选择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拟咏怀二十七首》是庾信在南迁过程中创作的一组五言诗。通过模仿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抒发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