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诗句】: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译文:
有人询问陈季方:“你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什么功德,却获得天下人的赞誉?”
注释:
- 客人:对陈季方的称呼。
- 问:询问的意思。
- 陈季方:人名,即陈元方。
- 足下家君太丘:指太丘先生,是陈季方父亲的尊称。
-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询问他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功绩。
- 荷:享有,承担。
- 天下重名:在天下享有盛誉。
【诗句】:
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
陈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像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腰一样,它上面有着万丈的高度,下面又有着不可测量的深度;它上面受到甘露的滋养,下面又得到深渊泉水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哪里知道泰山的高耸,深渊的深邃,它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功德。”
注释:
- 季方:人名,即陈季方。
- 吾家君:我的家父。
- 太丘:指陈季方的父亲,太丘先生。
- 如:比作。
- 桂树生泰山之阿:比喻陈季方的品德和学问像桂花树一般,生于泰山的山腰,意味着他的德行和学识非常高。
-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形容陈季方的品行高尚,如同泰山一般崇高,且其内涵深厚,难以测度。
- 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这里比喻陈季方的德行为人们带来了恩惠,就如同甘露滋润万物一样,为世人带来好处。
-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在这个时候,即使是桂树这样的树木,也无法知晓泰山的高峻以及深渊的深邃,比喻即使再优秀的人也难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优点。
【诗句】: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译文: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很有才能,他与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争论起他们父亲各自的功德来,无法决定胜负,就向陈太丘请教。
注释:
- 长文:陈元方的儿子,名长文。
- 英才:出众的才能。
- 与季方子孝先,各谓其父功德:指陈长文和陈孝先分别评价自己父亲的成就和贡献。
- 争之不能决:争论得无法分出胜负。
- 咨于太丘:向陈太丘求教。
【赏析】:
此诗描述了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教诲。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父亲希望儿子能够超越自己的成就,成为一个更优秀、更有德行的人。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一种家庭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的精神。通过对父亲的描述,展示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期望和教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重视家族荣誉和品德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