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世说新语》中的规箴智慧:以古为镜,知兴替
在《世说新语·规箴第十》中,我们见证了历史人物的智慧与抉择,汉武帝的决策,东方朔的机智,陈元方的忠诚,还有郭林宗的直率。这些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反映出古代社会的规范与期望。
汉武帝乳母的故事告诉我们,当面临选择时,情感固然重要,但更需理性的判断。面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东方朔用他的机智提醒皇帝,“此非唇舌所争”,并建议乳母在离开时多关注皇帝,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展示了东方朔对君王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陈元方因父亲之丧而哀恸至极,其母出于对儿子的担忧,企图通过盖上锦被来慰藉他的情绪。然而,这位母亲却遭到了郭林宗的批评。郭林宗直言不讳地指出,即使如此做,也无法真正安慰陈元方,反而可能让他更加痛苦。这个故事强调了过度保护可能导致的反效果。
孙休喜好射雉,群臣多次劝谏,希望他能减少这种嗜好。孙休的回答是:“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个人爱好的坚持以及他作为君主的独特风格。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这些典故的解读,我们看到古代士人在各种社会场合中的智慧和选择。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现代人在面对生活难题时的启示和借鉴。让我们在反思中学习古人如何在权力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保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