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
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答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语曰:“少年,何以轻就人宿?”
王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虽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以下是对《世说新语 · 仇隙第三十六》的逐句翻译: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
- 译文:孙秀既怨恨石崇不把绿珠给他,又怨恨潘岳过去对待他不公平。
- 注释:这里的“恨”指的是怨恨和不满。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
- 译文:后来孙秀成为了中书令,王恺在宫内见到他,于是呼唤道:“孙令,记得我们过去的交往吗?”
- 注释:这里描述了王恺在宫中召见孙秀并询问他的情况,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恩怨。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
- 译文:孙秀回答道:“心中珍藏着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忘记呢?”王岳于是知道一定会有不好的结局。
- 注释:这句话展现了孙秀的自信和他对未来的预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王岳命运的担忧。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
- 译文:后来收捕了石崇和欧阳坚,在同一天逮捕了王岳。石崇先被送往市场,他们之间也不相识。
- 注释:这里描述了逮捕行动的顺序和过程,突出了行动的迅速和决断。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
- 译文:潘岳后来到达,石崇对他说:“安仁,你也是这样吗?”
- 注释:这句话显示了石崇对潘岳的态度,以及他对潘岳的评价。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
- 译文:潘岳回答道:“可以说是‘白头偕老,归向同一归宿’。”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潘岳对两人未来关系的一种美好祝愿。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
- 译文:刘玙兄弟年轻的时候被王恺讨厌,曾经邀请他们来家里住宿,想要暗地里除掉他们。
- 注释:这里描述了刘玙兄弟与王恺的矛盾,以及他们的遭遇。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
- 译文:有人设置陷阱,坑挖好了,就要加害他们。
-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陷害的紧张气氛和即将到来的危险。
- 诗句与译文:
- 诗句:“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答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
- 译文:石崇向来和刘玙、刘琨关系很好,听说去王恺那里过夜,知道他会有变故,就连夜去找王恺,问他刘玙、刘琨在哪里?王恺迫于无奈没有隐瞒,回答说:“在后斋中睡着。”石崇就径直进去,亲自把他们拉出来,一起坐车走了。
- 注释:这里展示了石崇的果断和果断的行动能力,以及他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王恺的无奈和被迫应对的局面。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分析:这段文字通过描述孙秀与石崇、王恺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其中包含了政治权力斗争、个人恩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阴谋、背叛和忠诚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交织。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