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鄣也。彼土小雨,水便迫掖,彼能水中射我也。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彼前使裴方明取仇池,既得,疾其勇功,不能容。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彼非敌也。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人民好,降我者驱来,不好者尽刺杀之。近有谷米,我都啖尽,彼军复欲食啖何物,能过十日邪。彼吴人正有斫营伎,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虽彼军三里安逻,使首尾相次,募人裁五十里,天自明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彼扬州城南北门有两江水,此二水引用,自可如人意也。知彼公时旧臣,都已杀尽,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取彼亦不须我兵刃,此有能祝婆罗门,使鬼缚彼送来也。
这首诗是宋朝时期的《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索虏》中的一段文字。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注释:
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鄣也。
【译文】:过去的那一天,他打算如何行动?是修筑城池进行防守,还是筑墙来保护自己。彼土小雨,水便迫掖,彼能水中射我也。
【译文】:他们的土地下过雨后,水涨起来,他们能在水下射箭。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
【译文】:我明显地前往攻打扬州,不如他们秘密行走窃取步伐。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译文】:他们来侦察我的情况,我已经把他们抓住并放走了,他们看到的人都在尽量提问。彼前使裴方明取仇池,既得,疾其勇功,不能容。
【译文】:之前他们派遣裴方明去攻打仇池,取得胜利后,他们嫉妒他的勇猛功绩,因此不能容忍。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
【译文】:有这样的臣子,尚且要杀死他,又怎么能和我较量呢?彼非敌也。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
【译文】:他们并不是敌人;他们曾经希望和我一起交战,我也不傻,又不是苻坚。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人民好,降我者驱来,不好者尽刺杀之。
【译文】:什么时候与他们交战呢?白天派遣骑兵包围他们,夜晚则离开一百里休息,他们喜欢我们的,我们就驱赶着让他们归顺我们;不喜欢我们的,就全部杀掉。近有谷米,我都啖尽,彼军复欲食啖何物,能过十日邪。
【译文】:最近有一些粮食,我都吃光了,他们的军队又想要吃什么食物,能够支持十天吗?彼吴人正有斫营伎,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虽彼军三里安逻,使首尾相次,募人裁五十里,天自明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
【译文】:他们当地的吴人正擅长砍伐栅栏的技术(也就是攻城技巧),我也知道他们的战术和策略,距离他们一百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即使敌人有三里的警戒线,但只要他们首尾相连,只需五十里就能到达(这可以作为诱饵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所以即使是敌人的头领和士兵,也会落入我的手里。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
【译文】:他们以为我攻城时会挖掘壕沟固守城池,并试图从城中出来攻击我的军队;但我并不靠近城墙围攻他们,只是筑起了堤坝引导水流,淹没了他们的城市然后夺取了那里。彼扬州城南北门有两江水,此二水引用,自可如人意也。
【译文】:他们的扬州城南北城门有两条河流,这两个河流被引入,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知彼公时旧臣,都已杀尽,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
【译文】:我知道他们是前任的官员已经全部被杀尽了,那些臣子如果还在位的话,虽然年纪大但还有智谋和策略。现在都已经被杀完了,岂不是天赐给我机会了吗?取彼亦不须我兵刃,此有能祝婆罗门,使鬼缚彼送来也。
【译文】:夺取他们也不需要什么武器,这里有一位能施咒的婆罗门,可以让鬼魂束缚他们并将其送过来。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战争场面。宋朝时期,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和战争。文中描述的是一次双方对峙的场景,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战争双方的策略、心理和行动。作者利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战争中的智谋、策略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此外,通过提及“婆罗门”这一概念,反映了当时印度文化对战争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整体而言,这段文字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战争记录和文学价值的对话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