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遣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谘议参军申坦等,戈船一万,前驱入河。使持节、督青冀幽三州徐州之东安东莞二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霄城侯萧斌,推三齐之锋,为之统帅。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骏,总四州之众,水陆并驱。太子左卫率始兴县五等侯臧质勒东宫禁兵,统骁骑将军安复县开国侯王方回、建武将军安蛮司马新康县开国男刘康祖、右军参军事梁坦步骑十万,径造许、洛。使持节、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南平王铄悉荆、河之师,方轨继进。东西齐举,宜有董一,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太尉、领司徒、录尚书、太子太傅、国子祭酒江夏王义恭,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徐方,为众军节度。别府司空府使所督诸镇,各遣虎旅,数道争先。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绥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北秦三州刺史秀之,统辅国将军杨文德、宣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弘宗,连旗深入,震荡汧、陇。护军将军、封阳县开国侯萧思话,部龙骧将军杜坦、宁远将军竟陵太守南城县开国侯刘德愿,籍荆雍之劲,揽群师之锐,宜由武关,棱威震氵彦。指授之宜,委司空义宣议量。
这首诗是关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军事行动。它描述了南朝宋在北方边境的军事部署,旨在阻止北魏军队的入侵。
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 可遣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咨议参军申坦等,戈船一万,前驱入河。
- 可以派遣宁朔将军王玄谟率领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谘议参军申坦等人,带领一万名戈船,作为前锋进入黄河。
- 使持节、督青冀幽三州徐州之东安东莞二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霄城侯萧斌,推三齐之锋,为之统帅。
- 使持节(官职名)、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霄城侯萧斌,推举齐地(即齐国)的精锐部队,任其为统帅。
- 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骏,总四州之众,水陆并驱。
- 持节(官职名)、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骏,统率四个州的兵力,同时进行水路和陆地上的军事行动。
- 太子左卫率始兴县五等侯臧质勒东宫禁兵,统骁骑将军安复县开国侯王方回、建武将军安蛮司马新康县开国男刘康祖、右军参军事梁坦步骑十万,径造许、洛。
- 太子左卫率始兴县五等侯臧质指挥东宫的禁卫兵马,统领骁骑将军安复县开国侯王方回、建武将军安蛮司马新康县开国男刘康祖、右军参军事梁坦率领十万步骑兵,直接前往许昌和洛阳。
- 使持节、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南平王铄悉荆、河之师,方轨继进。
- 使持节(官职名)、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兼领安蛮校尉的南平王铄调动荆江地区和河南地区的全部军队,分头继续前进。
- 东西齐举,宜有董一,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太尉、领司徒、录尚书、太子太傅、国子祭酒江夏王义恭,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徐方,为众军节度。
- 如果需要东西两边同时出击,应该由具有高尚德行和卓越才能的江夏王义恭来担任总指挥,他既有德又有才,威望很高,风度翩翩,能够远播四方。他可以亲自统领三个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和精锐的士兵(三府文武),让他们都成为这次军事行动的骨干力量。他在徐州(今江苏徐州)驻扎下来,负责对各个军团进行统一指挥。
- 别府司空府使所督诸镇,各遣虎旅,数道争先。
- 另外的指挥部(司空府)负责指挥各镇的军队,每个城镇都派出勇猛的军队,分成几路争先恐后地进攻。
- 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绥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北秦三州刺史秀之,统辅国将军杨文德、宣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弘宗,连旗深入,震荡汧、陇。
- 督管梁朝的南北秦三个州的军事事务、绥远将军兼西戎校尉的西戎刺史、梁朝的南北秦三个州的地方官秀之,统率辅国将军杨文德和宣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弘宗,带着旗帜深入敌境,震动了汧县、陇县等地。
- 护军将军、封阳县开国侯萧思话,部龙骧将军杜坦、宁远将军竟陵太守南城县开国侯刘德愿,籍荆雍之劲,揽群师之锐,宜由武关,棱威震氵彦。
- 护军将军、封阳县开国侯萧思话,统领着龙骧将军杜坦和宁远将军竟陵太守南城县开国侯刘德愿的军队,他们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应当从武关出兵,用武力震慑敌人。
- 指授之宜,委司空义宣议量。
- 军事行动的具体安排和指导,应该由司空义宣来决定。
这首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军事战略布局,展现了当时的军事实力和将领们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