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惩祸未深,复兴外略,顿兵坚城,弃甲河上,是我有再败,敌有三胜也。自此以后,通互市,纳和亲,而侵疆轶戍,于岁连属。逮泰始构纷,边将外叛,致夷引寇,亡我四州。高祖劬劳日昃,思一区宇,旍旗卷舒,仅而后克。后主守文,刑德不树,一举而弃司、兖,再举而丧徐方,华服萧条,鞠为茂草,岂直天时,抑由人事。夫地势有便习,用兵有短长。胡负骏足,而平原悉车骑之地。南习水斗,江湖固舟楫之乡。代马胡驹,出自冀北。梗柟豫章,植乎中土,盖天地所以分区域也。若谓毡裘之民,可以决胜于荆、越,必不可矣。而曰楼船之夫,可以争锋于燕、冀,岂或可乎。虞诩所谓“走不逐飞”,盖以我徒而彼骑也。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索虏
太祖惩祸未深,复兴外略,顿兵坚城,弃甲河上,是我有再败,敌有三胜也。从此以后,通互市,纳和亲,而侵疆轶戍,于岁连属。逮泰始构纷,边将外叛,致夷引寇,亡我四州。高祖劬劳日昃,思一区宇,旍旗卷舒,仅而后克。后主守文,刑德不树,一举而弃司、兖,再举而丧徐方,华服萧条,鞠为茂草,岂直天时,抑由人事。夫地势有便习,用兵有短长。胡负骏足,而平原悉车骑之地。南习水斗,江湖固舟楫之乡。代马胡驹,出自冀北。梗柟豫章,植乎中土,盖天地所以分区域也。若谓毡裘之民,可以决胜于荆、越,必不可矣。而曰楼船之夫,可以争锋于燕、冀,岂或可乎。虞诩所谓“走不逐飞”,盖以我徒而彼骑也。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译文:
宋书 · 卷九十五 · 列传第五十五 · 索虏
太祖(刘裕)因前次失败而深感痛悔,于是再次北伐中原,但这次却因为兵力过于集中,在黄河边上被打败了两次。从那次事件以来,双方通过互相交易、通好来缓解战争压力,但是边境上的冲突还是不断发生。直到晋朝的建立才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高祖(司马炎)努力工作直到天黑,一心想要收复失地。他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最终也没有能成功。后来的皇帝守着旧有的制度,不懂得如何运用刑罚和德行来巩固政权。一次失败就放弃整个荆州,又两次失败就丢失了整个徐州。华丽的宫殿变成了废墟,一片荒芜,这难道只是天意吗?更主要的是因为人事方面的因素。地势有其有利的地方,战争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其长短之分。胡人能够骑马快速奔跑,而我们的土地却只有骑兵可用。南方的人擅长水上战斗,因此长江和江湖成为了我们的水战基地。北方的马匹和胡人的马匹,都来自我们的北部。坚硬的木材和高大的树木,都是生长在我们本土。这是大自然用来区分地理区域的原因。如果认为匈奴和鲜卑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决定我们在荆、楚之间的斗争中胜利,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我们的士兵能够在燕国和赵国之间取得胜利,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虞诩曾经说过:“逃跑的时候不要追赶飞鸟。”这是因为我们的兵力太少,只能追赶对方的骑兵而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胜负的结果,大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赏析:
本诗是《宋书》中关于南朝与北魏交战的记录之一,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策略。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南北朝战争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地形优势、军事战术等。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了宋军在与魏军交战中遭遇的困境。宋军虽一度取得胜利,但最终未能扭转局势,反而导致更多损失。这一点表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分析了战争失利的原因。他指出,宋军的失败并非完全源于敌军的强大,而是由于自身的种种不利条件。例如,宋军过于集中兵力,导致在黄河岸边遭受重创;而宋军士兵缺乏足够的训练和装备,难以与胡骑抗衡;同时,宋军内部也存在着问题,如守旧势力的阻挠等。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宋军在战争中的连续失败。
尽管宋军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并未放弃。相反,他们继续努力寻找转机。文章提到,在晋朝建立后,宋军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此时,宋武帝(刘裕)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变局面。他不仅努力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还试图与魏朝进行和平谈判。这种态度的转变使得宋军逐渐恢复了信心并取得了一些胜利。
文章强调了地理位置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例如,南方的人擅长水上战斗,长江和江湖成为了他们的水战基地;北方的马匹和胡人的马匹,都来自他们的北部。坚硬的木材和高大的树木,都是生长在他们本土。这是大自然用来区分地理区域的原因。如果认为匈奴和鲜卑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决定我们在荆、楚之间的斗争中胜利,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我们的士兵能够在燕国和赵国之间取得胜利,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虞诩曾经说过:“逃跑的时候不要追赶飞鸟。”这是因为我们的兵力太少,只能追赶对方的骑兵而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胜负的结果,大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和转变。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历史的发展变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