顗虑及祸,诡辞求出,沈庆之为顗固陈,乃见许。除建安王休仁安西长史、襄阳太守,加冠军将军。休仁不行,即以顗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将军如故。顗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岂可冒邪”顗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事有缓急故也。今者之行,本愿生出虎口。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如其有征,当修德以禳之耳”于是狼狈上路,恒虑见追,行至寻阳,喜曰“今始免矣”与邓琬款狎相过,常请间,必尽日穷夜。顗与琬人地本殊,众知其有异志矣。
既至襄阳,便与刘胡缮修兵械,纂集士卒。会太宗定大事,进顗号右将军。以荆州典签邵宰乘驿还江陵,道由襄阳。顗反意已定,而粮仗未足,且欲奉表于太宗。顗子秘书丞戬曰“一奉表疏,便为彼臣,以臣伐君,于义不可”顗从之。顗诈云被太皇太后令,使其起兵。便建牙驰檄,奉表劝晋安王子勋即大位,与琬书,使勿解甲。子勋即位,进顗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
以下是对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四·邓琬等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 诗句:“顗虑及祸,诡辞求出。”
- 译文:袁顗担心会有灾祸发生,于是编造言辞请求离开。
- 赏析:这里描绘了袁顗因担忧自己的安危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他的谨慎和机智。
- 诗句:“沈庆之为顗固陈,乃见许。”
- 译文:沈庆之为袁顗辩护,最终获得了许可。
- 赏析:反映了沈庆之的能力和智慧,他成功地为袁顗辩护并获得了许可,这体现了他的忠诚与能力。
- 诗句:“除建安王休仁安西长史、襄阳太守,加冠军将军。”
- 译文:任命袁顗为建安王休仁的安西长史和襄阳太守,同时还加授了冠军将军的职务。
- 赏析:这是对袁顗职位提升的描述,表明了他的地位和权力的增强。
- 诗句:“休仁不行,即以顗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将军如故。”
- 译文:萧宝融没有同意,于是任命袁顗为使持节,负责监督雍州、梁州、南部秦州、北部秦州、荆州以及郢州的竟陵郡和随郡的军事事务,并兼任宁蛮校尉和雍州刺史,其将军头衔依然保留不变。
- 赏析:描述了袁顗被任命为更高职务的情况,同时也提到了他的将军头衔被保留,显示了他的地位稳固。
- 诗句:“顗舅蔡兴宗谓之曰‘襄阳星恶,岂可冒邪’顗曰‘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事有缓急故也。今者之行,本愿生出虎口。且天道辽远,何必皆验,如其有征,当修德以禳之耳’”
- 译文:袁顗的舅舅蔡兴宗对他说:“襄阳的星象不好,你怎么敢冒这个险呢?”袁顗回答说:“面对白刃交于胸前的危险,我不能救助流矢,因为事情总有缓急之分。这次出行,原本是希望从虎口跳出。而且天道遥远难测,不一定都能验证,如果真有征兆,我应当修身养性以祈求神灵保佑。”
- 赏析:展现了袁顗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天命和道德的重视。
- 诗句:“既至襄阳,便与刘胡缮修兵械,纂集士卒。”
- 译文:到达襄阳后,袁顗就开始修理武器、装备,组织士兵集结。
- 赏析:描述了袁顗在襄阳的军事准备活动,展示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 诗句:“会太宗定大事,进顗号右将军。”
- 译文:这时,刘宋的太宗已经平定了叛乱,因此提拔了袁顗的官职,封他为右将军。
- 赏析:反映了袁顗在政治事件中的晋升,同时也暗示了刘宋政权内部的稳定。
- 诗句:“以荆州典签邵宰乘驿还江陵,道由襄阳。”
- 译文:任命邵宰作为荆州典签,乘坐驿车返回江陵,途径襄阳。
- 赏析:描述了邵宰的行程路线,展示了他在行政体系中的职责和地位。
- 诗句:“顗反意已定,而粮仗未足,且欲奉表于太宗。”
- 译文:袁顗的反叛意图已经确定,但由于粮食和武器装备不足,他还想向太宗皇帝报告。
- 赏析:反映了袁顗在筹划叛乱过程中的策略性和谨慎。
- 诗句:“顗子秘书丞戬曰‘一奉表疏,便为彼臣,以臣伐君,于义不可’”。
- 译文:袁顗的儿子秘书丞袁戬说:“一旦上表奏疏,就会成为对方的臣子,用臣子攻打君王,这在道理上是不合适的。”。
- 赏析:展示了袁戬对父亲行为的反对,强调了忠诚和正义的重要性。
这段文本是《宋书》中关于袁顗的事迹记载,通过对其言行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袁顗的政治生涯以及他在历史背景下的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