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觊自郢州行真,征为右卫将军,未拜,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永光元年,迁侍中,未拜,复为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复出为寻阳王子房右军长史,加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
太宗即位,召觊为太子詹事,遣故佐平西司马庾业为右军司马,代觊行会稽郡事。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以“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觊子长公、璪二子淹、玄并在都,驰信密报。泰始二年正月,并叛逃东归。遣书要吴郡太守顾琛,琛以母年笃老,又密迩京邑,与长子宝素谋议,未叛。少子宝先时为山阴令,驰书报琛,以南师已近,朝廷孤弱,不时顺从,必有覆灭之祸。觊前锋军已渡浙江,琛遂据郡同反。吴兴太守王昙生、义兴太守刘延熙、晋陵太守袁标,一时响应。庾业既东,太宗即以代延熙为义兴,加建威将军,以延熙为巴陵王休若镇东长史。业至长塘湖,即与延熙合。
诗句翻译及赏析
译文:
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四中,邓琬在八年从郢州调任真职,被征为右卫将军,未上任就调任司徒左长史。后来道存代他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城米贵,一斗要百钱。道存担心邓琬非常匮乏,派遣官员运五百斛米给他。邓琬叫官吏说:“我在那边三年,离职的那天,没路粮。你的职务不久到,怎能得到这么多米呢?可运米回来。”官吏说:“自古以来,没有载米上水的人,都下米贵,请求在此地卖。”不听从,官吏才运米回去。永光元年,邓琬升为侍中,未拜,再为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又出任寻阳王子房右军长史,加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
注释:
- 卷: 书籍的部分或章节。
- 八十四: 数字,表示某一年数或次序。
- 列传: 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书籍章节。
- 四十四: 数字,指某一年数或次序。
- 邓琬: 人物名。
- 八年: 具体年份。
- 觊自郢州行真: 邓觊从郢州调任真职。
- 征为右卫将军: 邓觊被征为右卫将军。
- 未拜: 尚未任命。
- 徙司徒左长史: 邓琬调任司徒左长史。
- 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 道存在接替邓琬成为后军长史和江夏内史。
- 时东土大旱: 当时东部地区遭受严重旱灾。
- 都邑米贵: 京城物价昂贵。
- 一斗将百钱: 一斗米的价格超过一百钱。
- 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 道存在接替邓琬成为后军长史和江夏内史。
- 去官之日: 离职的日子。
- 二郎至彼未几: 邓琬的儿子们很快就到达那里。
- 那能便得此米邪: 那能得到这么多米吗?
- 吏曰: 官吏说。
- 自古无载米上水者: 自古以来,从未有载着米过河的人。
- 泰然: 安然自若的样子。
- 永光元年: 永光元年。
- 迁侍中: 邓觊升职为侍中。
- 遣故佐平西司马庾业为右军司马: 派遣原来的助手平西司马庾业担任右军司马。
- 代觊行会稽郡事: 代替邓觊负责会稽郡事务。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邓琬因应时代变迁与政治变动而经历的一系列事件。诗中不仅展示了邓琬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状况。通过邓琬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以及对改革和进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