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选诏旦出,在朝论者,亦有同异。诚知循常甚易,改旧生疑。但吏部尚书由来与录共选,良以一人之识,不办洽通,兼与夺威权,不宜专一故也。前述宣先旨,敬从来奏,省录作则,永贻后昆。自此选举之要,唯由元、凯一人。若通塞乖衷,而诉达者鲜,且违令与物,理至隔阂。前王盛主,犹或难之,况在寡暗,尤见其短。又选官裁病,即嗟诮满道,人之四体,会盈有虚,旬日之间,便至怨詈,况实有假托,不由寝顿者邪。一诣不前,贫苦交困,则两边致患,互不相体,校之以实,并有可哀。若职置二人,则无此弊。兼选曹枢要,历代斯重,人经此职,便成贵涂,己心外议,咸不自限,故范晔、鲁爽,举兵灭门。以此言之,实由荣厚势驱,殷繁所至。设可拟议此授,唯有数人,本积岁月,稍加引进,而理无前期,多生虑表。或婴艰抱疾,事至回移。官人之任,决不可阙,一来一去,向人已周,非有黜责,已贵难贱。既成妨长,置之无所,盛衰递袭,便是一段世臣相处之方。臣主生疑,所以弥觉此职,宜在降阶。监令端右,足处时望,无人则阙,异于九流。今但直铨选部,有减前资。物情好猜,横立别解,本旨向意,终不外宣。唯有从郎分置,视听自改。选既轻先,民情已变,有堪其任,大展迁回。兼常之宜,以时稍进,本职非复重官可得,不须带帖数过,居之尽无诒怪。

宋书 · 卷八十五 · 列传第四十五 · 谢庄
《分选诏》出自宋代,作者为谢庄。此诗是关于选拔官员的重要文件,主要讲述了选拔官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译文:
早晨,宣旨宣布了新的命令,在朝廷中讨论此事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确实知道遵循常规很容易,改变旧有的规定却有疑问。但是吏部尚书历来与选拔工作一起进行,主要是因为一个人的判断力不够广泛,再加上权力的分配和收回,不应该只由一个人决定。

我之前已经向皇上传达了这些指示,敬爱的陛下请接受我的奏章,省去那些繁琐的规定,永远地留给后代。从今以后,选拔官员的主要任务只能由元帝、凯公一人负责。如果通晓和理解不准确,而投诉到达的人很少,而且违背命令与事物,就会产生隔阂。前代的君主们对此仍然感到困扰,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君主,更显得短处明显。

选拔官员时,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就会有很多抱怨。人的四肢有盈有虚,即使只是十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有人抱怨并辱骂。更何况有些人确实有虚假的情况,不是因病而不能行动。如果不能前进,就会贫困并陷入困境,那么两边都会带来麻烦,相互之间不能互相体谅。以实际情况比较,这些都是值得同情的事情。如果设置两个职位,就不会有这些弊病。

这个职务在选拔官员中非常重要,历代都很重视。一旦担任这个职务,就会成为高贵的地位。个人在外议论,都会不自觉地限制自己,所以范晔、鲁爽都因为举兵灭门而被杀。因此说,这实在是因为荣华富贵和权势所驱使,殷实繁盛所导致的后果。如果要拟议授予这个职务,只有几个人能够胜任,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引进,而没有明确的前期工作,很多人会产生顾虑。或者面临困难生病,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官员的职责绝对不能缺少,一来一去,别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贬黜或责罚,就已经变得尊贵而贬低其他身份的人。既然已经成为了障碍,就不能再放置在那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就是世臣相处的方式。君臣之间的疑虑和猜疑,正是因为这个职务的存在,应该降低其地位。

可以处理事务,处于时代期待的位置,没有人就会空缺,不同于九流。现在只是直接由铨选部负责选拔,减少了之前的一些规定。社会上喜欢猜忌,横立别解,本意向意,最终不会公开表达。只有把从郎分为两个部分安置,才能改变现状。选拔官员的工作既然轻于先前,民众的情绪也已经改变,有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就能大展拳脚。同时,通常的做法也应该适时提高要求,本职不再是一个重官可以获得的,不需要携带额外的文书和证书超过一定数量,居住在那里就没有奇怪的事情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