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复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前时曾启愿三吴,敕旨云“都不须复议外出”。莫非过恩,然亦是下官生运,不应见一闲逸。今不敢复言此,当付之来生耳。但得保余年,无复物务,少得养疴,此便是志愿永毕。在衡门下有所怀,动止必闻,亦无假居职,患于不能裨补万一耳。识浅才常,羸疾如此,孤负主上擢授之恩,私心实自哀愧。入年便当更申前请,以死自固。但庸近所诉,恐未能仰彻。公恩盼弘深,粗照诚恳,愿侍坐言次,赐垂拯助,则苦诚至心,庶获哀允。若不蒙降祐,下官当于何希冀邪。仰凭愍察,愿不垂吝。
三年,坐辞疾多,免官。大明元年,起为都官尚书,奏改定刑狱,曰:
谢庄的《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谢庄 王景文》是一篇充满深意和感慨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这篇古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逐句的解释与赏析:
诗作原文:
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复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译文:
家族没有延续多久,我的高祖已经去世四十年了,曾祖父去世三十二年,我已故的祖父去世四十七年,我本人在新的一年里已达到五十五岁,加上疾病困扰我,这样的年龄实在是可怜可悲。过去我曾请求让三吴之地不再议及外出之事,但恐怕这是对我的过份恩惠,然而这也是我的命运,不应该闲逸无忧。我现在不敢再提这事,应该将它留给来生吧。只要能保全我余下的岁月,不再有其他事务烦扰,稍微能够休息养病,那便是我的志愿得以实现。在家中门前有所所感,我的一举一动都希望听到,也没有理由辞去官职,只是担心不能补益万一而已。自己的见识浅薄才疏学浅,现在却身患重病,辜负了主上提拔授予我的大恩,私下里确实感到悲哀愧疚。进入新的一年我便要再次申请免除职务,以死来坚守自己的信念。只是我所陈述的事情可能不能被完全理解接受,公侯的恩泽宽宏大量,粗看之下诚恳之心,愿侍奉在您身旁谈笑风生中请允许我垂手援救,那么苦心诚意就会得到您的宽恕。如果不蒙受您的恩泽,那我该有什么希冀呢?仰仗您的怜悯体察,我希望您不要吝惜施恩。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恩德的感激之情。
- 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个人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诗中多次提到“见圣世”和“见病”,暗示作者对当前政治局势和个人处境的担忧与不满。
- 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与自知之明,即使在面对困境时也能保持冷静与理智。
谢庄的《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谢庄 王景文》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生活智慧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背景的机会,更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关于人生、命运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