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宝本谓台军停住历阳不办进,顺等至,无不瓦解,唯赍一月日粮。既与勔相持,军食尽,报叔宝送食。叔宝乃发车千五百乘,载米饷顺,自以五千精兵防送之。勔闻之,军副吕安国曰“刘顺精甲八千,而我众不能居半,相持既久,强弱势殊,苟复推迁,则无以自立,所赖在彼粮将竭,我食有余耳。若使叔宝米至,非唯难可复图,我亦不能持久。今唯有间道袭其米车,出彼不意。若能制之,将不战走矣”勔以为然,乃以疲弱守营,简选千百精手,配安国及军主黄回等,间路出顺后,于横塘抄之。安国始行,计叔宝寻至,止赍二日熟食,食尽,叔宝不至,将士并欲还。安国曰“卿等旦已一食,今晚米车不容不至。若其不至,夜去不晚”叔宝果至,以米车为函箱阵,叔宝于外为游军,幢主杨仲怀领五百人居前,与安国、回等相会。仲怀部曲并欲退就叔宝,并力击安国。仲怀曰“贼至不击,复欲何待。且统军在后,政三二里间,比吾交手,何忧不至”即便前战,回所领并淮南楚子,天下精兵,众力既倍,合战,便破之。于阵杀仲怀,仲怀所领五百人死尽。叔宝至,而仲怀及士卒伏尸蔽野,回等欲乘胜击之,安国曰“彼将自走,不假复击”退军三十里止宿,夜遣骑参候,叔宝果弃米车奔走。安国即复夜往,烧米车,驱牛二千余头而还。刘顺闻米车见烧,叔宝又走,五月一日夜,众溃,奔还寿阳,仍走淮西就常珍奇。勔于是方轨而进。

诗句: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四十七·萧惠开 殷琰
译文:叔宝本认为台军停住历阳不办进,顺等至,无不瓦解,唯赍一月日粮。既与勔相持,军食尽,报叔宝送食。叔宝乃发车千五百乘,载米饷顺,自以五千精兵防送之。
赏析:这首诗出自宋代范晔的《宋书》中的《列传第四十七·萧惠开 殷琰》,展现了刘宋时期一段紧张而又充满戏剧性的较量。诗中不仅描绘了两位将领在蜀道上的艰辛跋涉,更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援和战略布局,反映了当时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从叔宝的坚守到最后的突围胜利,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这场战役的紧张气氛和双方将领的英勇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与解析

1. 原文

叔宝本谓台军停住历阳不办进,顺等至,无不瓦解,唯赍一月日粮。    
  • 解释:这里的“叔宝”指的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即萧惠开。他原以为台军(指前来讨伐的部队)停在历阳不动,不会前进,但当他的部队到达时,台军没有抵抗就瓦解了。这是因为他们只携带了一个月的食物。

2. 原文

既与勔相持,军食尽,报叔宝送食。    
  • 解释:“既与勔相持”意味着两军对峙,没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处于劣势。当宋军的粮食耗尽后,他们向叔宝求援,请求他提供食物。

3. 原文

叔宝乃发车千五百乘,载米饷顺,自以五千精兵防送之。    
  • 解释:叔宝决定亲自调动大量的马车运输粮食,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护送这些粮食前往顺的方向,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局势的判断。

4. 原文

叔宝果至,以米车为函箱阵,叔宝于外为游军,幢主杨仲怀领五百人居前,与安国、回等相会。    
  • 解释:当叔宝的军队到来时,他们采用了一个战术,将米车伪装成一种防御工事(函箱阵),而自己则作为一支游动的军队。这种部署使得敌人难以预测他们的真正意图。与此同时,杨仲怀带领五百名士兵位于前线,准备迎接可能的攻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场发生在蜀道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古代将领的军事谋略和勇气。诗中的“叔宝”和“顺”是两个关键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从最初的对峙到最后的胜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紧张和不确定性。这不仅是一场对粮食补给的争夺战,也是对智慧和勇气的一次考验。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和将领们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