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王玄谟距南郡王义宣、臧质于梁山,安都复领骑为支军。贼有水步营在芜湖,安都遣将吕兴寿率数十骑袭之,贼众惊乱,斩首及赴水死者甚众。义宣遣将刘湛之及质攻玄谟,玄谟命众军击之,使安都引骑出贼阵右。谭金三历贼陈,乘其隙纵骑突之,诸将系进。是朝,贼马军发芜湖,欲来会战,望安都骑甚盛,隐山不敢出。贼阵东南犹坚,安都横击陷之,贼遂大溃。安都队主刘元儒于舰中斩湛之首。转太子左卫率。大明元年,虏向无盐,东平太守刘胡出战失利。二月,遣安都领马军北讨,东阳太守沈法系水军向彭城,并受徐州刺史申坦节度。上戒之曰“贼若可及,便尽力殄之。若度已回,可过河耀威而反”时虏已去,坦求回军讨任榛,见许。安都当向左城,左城去滑台二百余里,安都以去虏镇近,军少不宜分行。至东坊城,遇任榛三骑,讨擒其一,余两骑得走。任榛闻知,皆得逃散。时天旱,水泉多竭,人马疲困,不能远追。安都、法系并白衣领职,坦系尚方。任榛大抵在任城界,积世逋叛所聚,所在皆棘榛深密,难为用师,故能久自保藏,屡为民患。安都明年复职,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七年,又加征虏将军,为太子左卫率十年,终世祖世不转。
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薛安都等
诗句释义
- “王玄谟拒南郡王义宣、臧质于梁山”: 描述王玄谟在梁山对抗南郡王义宣和臧质的军事行动。
- “贼有水步营在芜湖”,安都遣将吕兴寿率数十骑袭之,贼众惊乱,斩首及赴水死者甚众”: 描述安都派遣将领吕兴寿率领数十名骑兵袭击芜湖的水步营,导致敌方混乱,大量士兵被斩杀或跳入水中。
- “义宣遣将刘湛之及质攻玄谟”: 南郡王义宣派遣将领刘湛之和臧质进攻王玄谟。
- “玄谟命众军击之,使安都引骑出贼阵右”: 王玄谟命令各路军队攻击刘湛之和臧质的军队,并指派薛安都率领骑兵从敌军阵线右侧出击。
- “谭金三历贼陈,乘其隙纵骑突之,诸将系进”: 谭金三次穿越敌军阵地,利用敌人防守松懈的时刻,率领骑兵突破敌军防线,其他将军跟随冲锋。
- “时虏已去,坦求回军讨任榛,见许”: 敌军已经撤退,申坦请求退回军队来讨伐任榛,得到了准许。
- “安都当向左城,左城去滑台二百余里,安都以去虏镇近,军少不宜分行”: 薛安都将部队驻扎在左城,该地距离敌酋所在地滑台超过二百里,由于靠近敌方城镇,兵力不足不宜分散行动。
- “至东坊城,遇任榛三骑,讨擒其一,余两骑得走”: 抵达东坊城时,薛安都遭遇任榛的三名骑兵,成功擒获其中一人,其余两人逃走。
- “任榛闻知,皆得逃散”: 任榛得知情况后,也得以逃脱分散。
- “时天旱,水泉多竭,人马疲困,不能远追”: 当时天气干旱,水源枯竭,使得军队疲惫不堪,难以追击敌军。
- “安都、法系并白衣领职,坦系尚方”: 薛安都和沈法系都身穿白衣担任官职,而申坦则被关押在官府。
- “任榛大抵在任城界,积世逋叛所聚,所在皆棘榛深密,难为用师”: 任榛主要活动在任城地区,积累了多年逃避追捕的历史,周围环境复杂且充满荆棘,不利于进行军事行动。
- “故能久自保藏,屡为民患”: 因此,他能够长期保持自己的安全,多次成为当地人民的祸害。
- “安都明年复职,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 薛安都第二年重新任职,被封为武昌县侯,并被授予散骑常侍一职。
译文
- 王玄谟与南郡王义宣、臧质在梁山对峙:王玄谟在梁山与南郡王义宣、臧质展开军事对峙。
- 薛安都指挥突袭芜湖的水步营:薛安都指挥他的部队突袭芜湖附近的水步营,造成敌军大乱,并导致大量士兵被杀或溺水。
- 义宣派遣将领刘湛之及臧质进攻王玄谟:南郡王义宣派遣将领刘湛之和臧质进攻王玄谟。
- 王玄谟命令各军攻击敌军:王玄谟命令各支部队共同攻击刘湛之和臧质的部队。
- 谭金三次穿越敌军阵地:谭金三次穿越敌军的阵地,利用敌人防守时的漏洞,带领骑兵冲破敌军防线。
- 谭金成功突破敌军防线后追击:谭金成功突破敌军防线后进行追击。
- 申坦要求撤回军队讨伐任榛:申坦请求撤回军队来攻击任榛,获得了允许。
- 薛安都在左侧部署部队:薛安都把部队部署在左侧,那里距离敌人的大本营滑台大约有二百里的距离。
- 薛安都在左翼部署部队的原因:因为左翼位置接近敌军,如果分散行动可能会增加风险。
- 到达东坊城时遭遇任榛:在东坊城,薛安都遇到了任榛派出的三名骑兵。
- 成功擒获任榛一人:成功擒获了其中一名骑兵。
- 余下两名骑兵逃跑:还有两名骑兵逃脱。
- 任榛听闻消息后逃走:任榛得知后选择逃离。
- 天气干燥,水源枯竭:因为天旱和水源干涸,使得军队无法继续追击敌人。
- 薛安都被扣押作为人质:薛安都和沈法系都穿着白色官服担任要职,而申坦则被扣押为人质。
- 任榛主要活动在任城地区:任榛主要在任城地区活动,积累了多年的逃逸历史,使得周围环境复杂且危险。
- 因此他能够保持安全:因此,他能长时间保持安全,频繁给当地人民带来麻烦。
- 薛安都次年恢复了职务:薛安都第二年恢复了职位,被封为武昌县侯,并获得散骑常侍的官职。
赏析
这段诗歌通过生动的战事描写和策略运用,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同时揭示了战略决策对于战争胜败的重要性。诗中的薛安都形象鲜明,不仅体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还展示了他在困境中冷静分析局势的能力。此外,诗歌对战争的影响和后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