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武卫将军王广之领军隶刘勔,攻殷琰于寿阳。傅灵越奔逃,为广之军人所生禽,厉声曰“我傅灵越也。汝得贼何不即杀”生送诣勔,勔躬自慰劳,诘其叛逆。对曰“九州唱义,岂独在我”勔又问“四方阻逆,无战不禽,主上皆加以旷荡,即其才用。卿何不早归天阙,乃逃命草间乎”灵越答曰“薛公举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专任智勇,委付子侄,致败之由,实在于此。然事之始末,备皆参豫,人生归于一死,实无面求活”勔壮其意,送还京师。太宗欲加原宥,灵越辞对如一,终不回改,乃杀之。灵越,清河人也。时辅国将军、山阳内史程天祚据郡同安都,攻围弥时,然后归顺。

子勋平定,安都遣别驾从事史毕众爱、下邳太守王焕等奉启书诣太宗归款,曰“臣庸隶荒萌,偷生上国,过蒙世祖孝武皇帝过常之恩,犬马有心,实感恩遇。是以晋安始唱,投诚孤往,不期生荣,实存死报。今天命大归,群迷改属,辄率领所部,束骸待诛,违拒之罪,伏听汤镬”索儿之死也,安都使柳光世守下邳,至是亦率所领归降。太宗以四方已平,欲示威于淮外,遣张永、沈攸之以重军迎之。安都谓既已归顺,不应遣重兵,惧不免罪,乃遣信要引索虏。三年正月,索虏遣博陵公尉迟苟人、城阳公孔伯恭二万骑救之。永等引退,安都开门纳虏,虏即授安都徐州刺史、河东公。四年三月,召还桑干。五年,死于虏中,时年六十。

”`
诗句:

  1. 王广之领军隶刘勔,攻殷琰于寿阳。
  2. 傅灵越奔逃,为广之军人所生禽。
  3. 厉声曰“我傅灵越也。汝得贼何不即杀”。
  4. 生送诣勔,勔躬自慰劳,诘其叛逆。
  5. 事之始末,备皆参豫,人生归于一死,实无面求活。
  6. 太宗欲加原宥,灵越辞对如一,终不回改,乃杀之。

译文:

  1. 王广之带领的军队隶属于刘勔,在寿阳进攻殷琰。
  2. 傅灵越逃跑,被广之军队捕获。
  3. 他大声说:“我是傅灵越。你们是贼,为什么不立刻杀掉。”
  4. 被抓获后送到刘勔那里,刘勔亲自抚慰、慰问,并审问他的反叛行为。
  5. 事情的经过和细节,都参与其中,人终究会归于死亡,实在没有脸面要求活下去。
  6. 太宗想要宽恕他们,但傅灵越的回答一致,始终没有改变态度,最后被杀。

关键词注释:

  • 王广之:指的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将领,他领导的军队参与了对殷琰的进攻。
  • 刘勔:南朝宋时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与王广之共同参与军事行动。
  • 殷琰:指殷仲文(?—398年),南朝宋官员,因反对刘义隆的政治改革而被杀害。
  • 傅灵越:本名傅永,字灵越,南朝宋官员,因反对刘义隆的政治改革而被杀害。他曾经是刘义隆的亲信,但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最终逃亡。
  • 广之军人:王广之的军队成员,他们在战争中俘获了傅灵越。
  • 劭:即宋少帝刘昱(494年—508年),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政变被杀。
  • 原宥:宽恕的意思。
  • 索虏:指的是北魏,当时北魏与刘宋交战。
  • 李延孙:李延孙是南朝梁时期的人物,他是陈庆之的幕僚。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傅灵越被王广之军队捕获并最终被杀的故事。诗中的“王广之领军隶刘勔,攻殷琰于寿阳”表明了王广之作为将领的身份和他在军事行动中的角色;“傅灵越奔逃,为广之军人所生禽”展现了傅灵越被捕后的逃亡场景;“厉声曰‘我傅灵越也。汝得贼何不即杀’生送诣勔”则反映了傅灵越在被捕后仍试图反抗的坚定态度;“勔躬自慰劳,诘其叛逆”描绘了刘勔对傅灵越进行询问的场景;“事之始末,备皆参豫,人生归于一死,实无面求活”表达了傅灵越在经历一系列审讯和审判后,仍然坚信自己无罪的决心;“太宗欲加原宥,灵越辞对如一,终不回改,乃杀之”则揭示了傅灵越虽然最终被处死,但他在面对审判时的态度和坚持,以及最终悲剧的结局。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傅灵越的坚韧不拔和他对自身命运的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